12月4日,由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的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南京市拉开帷幕。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储永宏出席开幕式。
据大赛全国组委会介绍,本次大赛是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竞赛规格最高、参与人数最多、技能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大赛,是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进程中一件强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大事,是国家层面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标志性品牌。
真实场景再现 人文关怀凸显
本次大赛的场景从居家、社区、机构三个场景进行布置,真实地还原了老年人在家庭、社区、机构的生活环境。现场4个赛道并行而赛,每个场景比赛时间为10分钟。据观察,现场扮演老人的演员们也有对应的身份、性格、家庭状况等设定,考试场景包括了翻身训练、吸痰、足踝矫正器训练等,最大化地还原了老年群体的真实生活。如在足踝矫正器训练中,老人设定为一名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的退休教师,生病时女儿不在身边陪伴,情绪不佳,需要护理员上门进行康复训练。
据本次大赛裁判长刘则杨介绍,本次大赛以力求真实性、促进专业性为目标。相比于以往比赛,本次大赛更加重视人文关怀,需要把沟通和评估放在第一位,更加考验选手们对老人的尊重、爱护与关心,刘则杨说:“选手们需要从身体、心理、社会全方位的角度,整体性地为老人去考虑。”
从事养老服务行业8年的江苏参赛选手倪燕在首日赛后表示,比赛中始终要以老人为中心,关注老人的实时动态变化。在居家场景考试中,她遇到老人因自身情绪而抵触康复训练的情况,“我需要先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安慰。”倪燕说,“我会为老人解释主动康复的意义,除了促进血液循环以外,也能够让她更加快速地恢复,让日后的生活更加方便。”缓解老人的心理问题后,再对其进行康复训练,从身心两方面更加细致地为老人服务,可以让老年群体感受到更多“暖意”。
“90”“00”后参赛 年轻化、专业化成趋势
大赛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历经454场地市选拔赛、32场省级选拔赛,最终,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2支参赛队的128名优秀选手从3.4万名养老护理员中脱颖而出。据统计,本次进入决赛圈的选手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选手达到了50%,选手平均年龄为29岁,最小的选手为21岁。
对此,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感叹,“年轻化”是他对本次大赛的最深感受。他介绍道,在从前的养老服务队伍中,“4050”人员居多,存在着流动性较大、学历不高等问题。如今,在与养老机构的日常接触中,他感受到养老队伍年轻化日益凸显。除了年轻化,专业化也是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发展趋势,李红兵表示,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员越来越多,“他们在接受新的技能、理念和知识时,比以前要快多了。”
来自辽宁省沈阳市康养服务中心的“95后”参赛选手王雪源说,自己从小被家里长辈带大,面对老年人时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因此在志愿填报时毅然选择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因为喜欢,在毕业后我依然选择从事养老服务行业。”来到决赛,王雪源坦言,“这是一个新的高度”,她感受到社会对养老服务行业的偏见在逐渐减少,认同与重视越来越多。
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本次大赛推动全社会了解关心支持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有效提升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度。
守护最美“夕阳红” 江苏打造人才“蓄水池”
江苏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也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截至2020年底,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850.5万,占总人口比例达21.84%。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制度安排、细化政策支持,基本形成环环相扣、衔接配套的政策体系,为全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机制保障。
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林莉介绍:“我们通过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实训形成一个多元化、多渠道的人才供养模式。特别是江苏省政府与民政部开展部省合作,共建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是全国第一所本科以上层次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今年,学院首批招收本科新生169人、研究生新生20人,形成较好社会反响。”
今年10月,民政部与江苏省政府在南京召开了加强养老服务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项目会商协作机制第一次会议,系统谋划部署学院建设,力求将学院打造成为服务全国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政策研究基地、国际合作基地、示范引领高地。
据悉,江苏明确到“十四五”末,新增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达到10所以上,毕业生年均超过3000人,从事各类养老护理服务的专业人员不少于15万名。有条件的地区还将养老护理员纳入积分落户范围,鼓励高水平高层次人才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此外,江苏将健全养老护理员人才补贴长效机制。全省各地均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学历补贴制度,对具有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学历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给予一次性学历补贴,积极营造养老服务领域“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记者 国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