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年会(2021)”开幕式在南京金陵状元楼酒店举行。本次年会应广大文化产业研究者要求,由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与国内多所高校单位共同发起,由文化和旅游部—南京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和江苏文化产业研究基地承办,由江苏泰丰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万德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遇见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探寻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青臣创意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金浣熊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管理世界》杂志社、《文化产业研究》编辑部、《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江海学刊》杂志社、《探索与争鸣》杂志社、《山东大学学报(哲社报)》编辑部、《福建论坛》杂志社、《澳门学刊》编辑部、《南京社会科学》杂志社、《现代经济探讨》杂志社、《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杂志社、《新闻大学》杂志社为学术支持单位。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顾江主持开幕式。
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出席开幕式并发言,他代表南京大学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知名高校文化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研究生代表,并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南大办学发展的徐部长,以及与会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陆延青向“文化产业学术年会”提三点希望,一是形成文化产业研究合力;二是打造文化产业研究学术品牌;三是鼓励青年学者积极参与。
《管理世界》杂志社李志军社长强调文化产业发展正处在重大突破的关键时刻,大发展的时代正在到来。《管理世界》杂志社一贯倡导要研究中国问题,讲好中国故事;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倡研究范式规范化、研究方法多样化;提出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提炼出有学理的新理论。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邱邑洪主任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学术年会面向全国,旨在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重大政策、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出更高质量的标准和要求,为中国的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产业学科咨询提供更全面、更综合性的智力支持,期望在未来可以成为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成为研究文化产业的重要理论平台与实践阵地,推动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熊澄宇提出,数字文化产业趋势从政府的角度来讲,生产端引导技术创新、激活内容创新;消费端引导业态升级、开辟市场空间;服务端确立区域特色、细化扶持方案。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市场格局从单体竞争转变为生态竞合;要素互动从双向对接转变为多维融合;业务分布从条块分割转变为矩阵组合。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发表题为“‘元宇宙’与文化产业的未来”的主旨演讲,他指出支持“元宇宙”的技术集群包括五个板块,分别是网络和算力技术、人工智能、电子游戏技术、显示技术和区块链技术,文化产业学界必须高度关注最前沿的技术可能带来的新的产业增长点。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给出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六点建议,一是要强化精神引领,培育高度的文化自信;二是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三是要推动技术驱动,深化文化与科技融合;四是推动消费升级,建立文化消费新模式;五是人才支撑,提升专业能力;六是强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沈坤荣发表题为“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他指出,需要政府和企业从开拓“新思维”、应用“新技术”、打造“新业态”、提供“新服务”的角度 ,从资源开发、产品设计与更新、景区建设、推广宣传、消费体验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环节、全链条的统筹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黄隽围绕数字技术与文化艺术产业,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与文化艺术产业;数字技术对文化艺术产业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主旨演讲。她表示,在数字化时代人人都是消费者、人人也都是供给者。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李向民在演讲中提出,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精神经济时代,物质财富的追求逐步让位于精神需求。需要等级的升级,拉动了供给结构和供给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产业文化化的最直接表象是产业的时尚化。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做题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知识共同体现状、问题和未来的主旨演讲,她强调,文化和旅游研究可能带来的理论突破一方面是产品的生产中:情感劳动、价值共创(消费者的使用和消费也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创意、价值观),另一方面是期刊支持及文化、旅游学界更多的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艺学金元浦教授表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对文化、艺术、美学、哲学、心理上的需求。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面临在升级换代后发展的新时代,内外循环、科文统筹,开始了新的创新征程。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做题目为数字经济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他强调技术进步是全球文化产业发展强盛的内生增长引擎,数字经济是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赶超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中国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短板效应突出,从保护和尊重内容价值的这个本源上做起着力提升文化科技的硬实力。
本次年会设置了六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文化旅游与文化消费、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发展、文化政策与文化贸易、数字文化产业与IP等话题展开研讨。据悉,本届年会因疫情常态化防控需要,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共吸引了国内外百余位学者参与,b站直播观看人次超过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