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5日组建到今天,泰兴农商行党员突击队已经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执勤了整整一个月,队员们在那儿度过了元宵节,送走了立春日;看了2020年的第一场雪,淋了立春后的第一场雨,见证了街道的冷冷清清到现在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回顾往事,历历在目,他们做成了很多“大事”,还有更多没有记录下来的“小事”,每一位突击队员的辛勤付出和担当作为,都将成为大家美好的回忆!
突击队的那些人
从组建初的20人到现在的15人,他们的战场从泰兴济川街道复兴社区转移到了西郊社区。人员在变,服务地点在变,但不变的是胸口闪闪发亮的党员徽章,不变的是迎风飘扬的突击队旗帜。突击队员中有刚转正的新党员,有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有新晋二胎奶爸,有需要照顾未开学孩子的双职工家庭,还有的人刚刚经历了失去亲人痛苦……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每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驻扎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劝返人员、检查沿街个体工商户复工情况,日复一日,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在战“疫”一线。
突击队的那些事
——酸
突击队员们提及疫情初期在卡口执勤的日子,仍有些心酸。随着泰兴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确诊,整个城市都沉浸在紧张的疫情防控氛围中,他们每天在卡口要接触很多人,无法了解这些人从何处来,无法辨别他们是否去过外地,无法确认他们是否身体健康,恐慌、畏惧心理也随之产生,加上那时部分市民对防控措施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有抵触情绪,无形中也增加了大家的工作压力。
——甜
随着疫情防控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市民们也渐渐理解了突击队的工作。“小伙子,你们辛苦了,这是给你们送的矿泉水”,“大家需要热水的直接告诉我,我家就在旁边”,“要用取暖器的话从我家拉电线”……每一句简单的话总能给队员们带来温暖,心里也甜滋滋的。
“他是人民医院的员工,天天晚上要值夜班”“他是医院的护工,每天这个点要去医院”“您把外卖放这边吧,通知人到卡口执勤点取就行了,省得在这边等”……一个月的时间,突击队的成员们和附近的居民、外卖小哥、快递员都成了老熟人。
——苦
初春的夜晚乍暖还寒,有时气温降至零度以下,突击队员们冷了就原地跳一跳,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他们每天尽可能的少喝水。为了不影响执勤,有时候他们吃点方便面就匆匆忙忙赶往卡口。环境艰苦,坚持三天五天容易,而他们已经在卡口坚持了整整一个月,并且还将继续坚持下去,直至战“疫”取得最终胜利的那一天。
——辣
西郊社区延庆路北侧卡口位于泰兴城郊,附近有金马小商品市场和金马食品城两个大型批发市场,里面有商户300多家,很多商户的仓库租用的是民房,取货送货都要从卡口经过。随着两家市场相继复工,每天的人流量大,进出人员的复杂程度高,卡口执勤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可想而知。另外,为了协助市综合执法组工作,部分突击队员还被抽调去对沿街商户及市场进行每天两次的巡查,每日平均步行14000余步。
突击队员的那些话
我淋过雨和雪,湿过衣和鞋,被不理解的人骂过,被担忧的家人唠叨过……但是一个月的疫情防控工作做下来,看着大街上人来人往,营业的商户越来越多,我们工作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我们比不上逆行的白衣天使,只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一直战斗在最前沿的他们减轻一点压力吧!——于勇
2003年非典时我在上初中,2008年汶川地震我在上高中,那时候的我就想着要是自己能上一线多好,今年,我也算是圆了当时的梦了。这一个月,我终身难忘!——季晓冉
我是一名已经退二线的老党员了,在这边执勤可以给年轻人减轻点负担,让他们能更好地工作。疫情终将离去,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杨骅
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