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学院学生党支部于近期开展"赓续红色血脉 践行初心使命"主题党日系列活动,通过"红色地标现场教学+历史影像沉浸观影+实践行动转化"三位一体模式,引领青年党员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溯源:在烈士丰碑前感悟初心伟力
支部党员走进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开展"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实地研学。苍松翠柏间,全体党员肃立默哀、敬献花篮,在镌刻着"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大字的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跟随讲解员的叙述,党员们驻足五前委雕像群前,通过"支前小车推出来的胜利"等历史细节,深刻领悟"人民至上"理念在战役决策中的生动实践。"
铭心:在光影长河中回望民族脊梁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支部策划"铭记历史荣光 赓续红色血脉"主题观影活动,精选历史题材影片《南京照相馆》组织集体学习。观影结束后,支部开展"我眼中的抗战精神"微讨论,预备党员赵同学分享道:"镜头里每一张定格的笑脸背后都是对生命的敬畏,这让我思考新时代青年该如何传承这种"向死而生"的勇气。
践行:在知行合一中书写青春答卷
支部启动"红色基因转化工程",组织党员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智慧助老·数字反哺"志愿服务。针对社区老年群体智能设备使用难题,学生党员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制作3D版手机操作指南,并开发"适老化"智能设备教学小程序。"我们不仅要做红色文化的传承者,更要成为服务人民的行动派。"支部书记杨老师表示,后续将持续推进"红色实践+专业赋能"项目,引导党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厚植为民情怀。
传承:让红色血脉永续奔涌
本次系列活动通过"历史回溯—精神洗礼—实践转化"的闭环设计,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从"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的深化。参与党员纷纷提交"红色成长计划书",承诺将每月参与1次志愿服务、每季度研读1本理论著作。学院党委负责人指出,未来将持续创新"行走的党课"形式,构建"红色教育+专业实践+成长赋能"育人体系,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孙晓迪 杨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