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流金,劳动育心。2025年7月5日至13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耕耘社区育桃李,劳动精神润童心”教育关爱服务团走进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街道钟灵街社区和南农大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精心设计的劳动课程,团队积极推动家庭和社区的协同合作,为孩子们提供了精彩、充实的暑期体验。
活动中,团队成员结合劳动教育的核心理念,设计多项具有创意和沉浸式体验感的课程,包括“留住夏天的脚印——植物拓印”“节气魔法师——二十四节气12面体日历”“布灵布灵手作坊——织布挂件”“一叶知书——落叶书签”和“寻龙记——手工舞龙”,旨在通过亲手制作和劳动实践,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悟劳动的意义,同时促进家庭和社区协作育人。
活动第一天,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开展“留住夏天的脚印——植物拓印”课程。孩子们和家长们一起走进社区公园,选取身边的叶片和花朵,使用拓印工具进行拓印,感受自然与劳动的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学会了如何通过植物拓印留下夏天的记忆,也加深了对大自然的理解和热爱。
接下来,团队成员组织“节气魔法师——二十四节气12面体日历”课程,制作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创意日历,不仅激励孩子们学习传统节气的文化内涵,而且通过劳动实践,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亲身参与实践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劳动和文化传承的紧密联系。
“布灵布灵手作坊——织布挂件”课程激励孩子们与家长们一起体验传统织布工艺,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亲手编织出美丽的挂件。课程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传统工艺,还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在“一叶知书——落叶书签”课程中,孩子们在社区绿地采集各类落叶,并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进行晾干、粘贴和创意装饰,将普通的落叶化作独具特色的书签。制作过程中,孩子们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又感受到“书香伴叶香”的独特体验。
而在“寻龙记——手工舞龙”课程中,孩子们亲手制作舞龙道具,感受传统文化的乐趣。通过动手制作和团队协作,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同,他们自豪地说自己是龙的传人!
系列课程充分体现了劳动教育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和社区居民一起分享了劳动成果。孩子们将亲手制作的落叶书签、织布挂件等作品赠送给家长,感恩父母的支持与陪伴。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促进了亲子共育,也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到了劳动的意义,涵养劳动精神,提升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而且,本次活动切实践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劳动教育要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要求。在实践中,该团队注重将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社会资源有机结合,并积极探索社区与家庭协同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通过将劳动课程延伸至社区,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团队突破了传统学校劳动教育的局限,使劳动教育成为亲子互动、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活动中,家长既是孩子的支持者,也是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伙伴。该团队不仅为社区孩子们带来了新颖的课程体验,还为今后推动校、家、社三方协同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未来,“耕耘社区育桃李,劳动精神润童心”教育关爱服务团将继续推动劳动教育在更广泛的领域落地生根,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葛志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