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身后”安排成为“生前”安心
2025-08-21 16:09:00  来源:鹰潭新闻网  
1
听新闻

2025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遗”脉相承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为进一步了解遗产管理人制度的实践情况,前往基层法院、律师事务所、社区等地,针对不同采访对象,从多个角度进行了一系列访谈。此次活动对于全面了解不同群体对遗产管理人制度现有状况、实施流程、未来发展等方面的态度有着一定成效,为实践团队进一步对遗产管理人制度进行理论研究,进而探讨如何对该制度进行完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与安徽今坛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张律师的交谈中,实践队成员了解到近些年来,与遗产管理人制度相关的案件数量在逐年增多,且在该类型的案件中,由于遗产管理人的选任而发生争议的案件数量占比最大。受理过相关案件的律师表示,其认为该制度还存在财产调查困难、责任风险大、报酬标准不明确等不足之处,对此,其提出了明确遗产管理人的权利边界,为遗产管理人的权利行使提供便利、完善报酬机制与责任豁免制度等建议,以此更好地规范遗产管理人制度。

此外,实践队成员还向安徽省怀宁县人民法院的汪法官了解了司法实务中的一些情况。与张律师所说相符,自《民法典》规范了遗产管理人制度以来,涉及该制度的案件数量逐渐增多,其中管理人选任争议型和债权人申请指定管理人型的案件较为常见。工作人员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了相关案件的办案流程,分析了法院在选任或指定遗产管理人时主要考量的因素,并就遗产管理人制度如何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最后,为深入了解普通群众对该制度的认知和适用程度,分析对该制度的看法,实践队成员还走进金鑫社区,对李先生等社区居民进行了采访。经采访后了解到,虽然该制度在普法讲座和海报上有所出现,但大家对其的了解程度普遍不高。对此,受访居民希望在加强该制度内容的宣传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该制度适用时的相关流程进行普法宣讲,让该制度深入人心,需要时能够切实为民所用。

实践团此次从不同群体角度出发,通过对遗产管理人制度现实适用情况的调查,不仅对该制度的实践运用有了更深的了解,为后期深入研究该制度积累了材料,还对该制度的普法宣传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效果。遗产管理人制度不仅关乎法律实施,更牵连千家万户的情感联结。当条款转化为可知可感的温暖守护,这份“身后”安排才能真正成为“生前”安心。

图|汪熙文

文|汪熙文

标签:
责编:宁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