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放暑假,安全不放假,安全是暑期活动的“生命线”。面对“年年防溺水,岁岁有隐患”的现实挑战,镇人大主席团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职能作用,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组织辖区部分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化身“宣传员”“排查员”“监督员”,用心用情在“宣”“排”“督”三方面下功夫,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织密安全防护网,让“快乐暑假”与“安全守护”同行。
化身“宣传员”:让安全知识“声”入人心
“记住,孩子们不要有侥幸心理,哪怕天再热、人再多,都不要去河里游泳,不要做‘孤泳者’。”在江庄镇高村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镇人大代表王朋给孩子们开展“防溺水宣讲”。他结合真实案例讲解“六不准”原则,通过互动问答、角色扮演让抽象的安全知识变得生动易懂。
暑假前,镇人大牵头成立“防溺水宣讲团”,由教育、水利、安检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分赴全镇11个行政村,以暑期课堂为载体,开展安全知识讲座。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居多的特点,代表们创新推出“1+1+N”宣传模式:1名代表和1名志愿者通过暑期课堂、上门走访、电话提醒、微信群推送等方式,将《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送到每一位监护人手中。截至目前,宣讲团已开展活动23场,覆盖学生、家长300余人次。
“以前总觉得孩子在家附近河边玩没事,听了王代表的讲解才知道,看似安全的水面实则最危险。”高村村民在听完宣讲后,主动调整了自家孩子的暑期活动范围。镇人大联合镇文教卫制作了200块警示牌,在村口、河岸等醒目位置张贴,并利用“村村响”大喇叭每日早晚播放安全提示,让安全警钟在田间地头长鸣。
化身“排查员”:给危险水域“上把锁”
“这处汪塘水域面积大,不能只插一个警示牌!”7月4日上午,镇人大主席岳桂香拿着记事本,沿着村路开展例行巡查。为实现水域排查“无死角”,镇人大将辖区划分为代表履职片区,建立“一日一巡查、一周一汇总、一月一通报”机制。代表们重点检查水域警示标识是否清晰、救生设备是否完好、防护设施是否到位;针对废弃汪塘等隐蔽性水域,联合村委会制定“一塘一策”整改方案,通过设置围挡、填土复绿等方式消除风险。
“幸亏人大代表的日常排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提及护栏的安全隐患,江庄村村民仍心有余悸。该村一桥两侧护栏存在年久失修问题,镇人大代表胡立伟巡查时发现后,当即联系村委会研究解决方案,确定改造方向和施工方案,如今新护栏已正式投入使用。据统计,今年以来,代表们累计排查水域隐患98处,新增警示标识200块,整改完成率达100%。
化身“监督员”:为履职尽责“划红线”
安全无小事。镇人大将监督问责作为闭环管理的关键一环,建立“清单式监督+常态化问效”机制,推动安全责任落到实处。针对暑期防溺水工作,镇人大主席团将水域排查、设施维护、宣传教育等任务细化为可量化的监督指标,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和验收标准,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
代表们联合村网格员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核查救生设备是否定期更换、警示标识是否清晰完整、巡河制度是否严格执行。为确保监督实效,镇人大将防溺水工作纳入年度重点监督议题,定期听取政府相关部门工作汇报,组织代表通过定期走访、随机抽查等方式,对水域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巡查值守等工作进行跟踪问效,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整改建议。“人大监督不是‘一阵风’,而是守护安全的‘长效锁’。”区、镇人大代表魏波表示,将持续紧盯问题整改“最后一公里”,以刚性监督筑牢暑期安全防线。
从校园课堂到村落田埂,从河畔塘边到议事现场,江庄镇人大代表以足迹践行使命,用实干彰显担当。截至目前,该镇青少年溺水事故实现“零发生”。这份安全答卷的背后,是代表们烈日下的巡逻身影、深夜里的民情记录、办公室内的坚持问询。“人大代表当好‘三大员’,既筑起了守护生命的‘安全防线’,也架起了党群同心的‘连心桥梁’,为平安暑假写下了生动注脚。”镇人大主席岳桂香说。(靳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