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港镇:铭记丰碑葆初心 廉政为民践使命
2025-05-16 14:14:00  来源:日照新闻网  
1
听新闻

为铭记抗战历史,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在宋乃德同志诞辰120周年、宋公堤修堤84周年之际,5月15日,滨海县滨海港镇纪委精心组织,联合新四军纪念馆、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共同开展了“纪念宋乃德同志诞辰120周年、新四军三师女兵事迹展”活动,活动分三阶段,省市县特邀嘉宾、镇机关干部、村纪检委员、志愿者、振东初级中学全体师生等10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观看展板,接受思想洗礼。在滨海港镇振东初级中学,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徐振理现场讲解,大家认真聆听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追寻新四军女兵的英雄足迹,切身感受到烽火硝烟中的“她力量”。一块块图文展板、一幅幅画面、一段段文字,再现了新四军第三师近80名女兵群体的英勇事迹。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始终冲锋在前,多次立功受奖,为革命与医疗事业奉献一生的丁志辉;被誉为“苏北抗战三女杰之一”的唐棣华;长征路上的巾帼英雄张文;战火中的白衣天使赵青;日军大“扫荡”中,腰挂手枪、身系手榴弹,英勇率队突破日伪军的多重封锁,最终将840枚银圆安全送抵军部的吴为真……丰富的历史照片、文献史料和实物展陈,生动再现了新四军第三师女兵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事迹。她们或奔赴前线救死扶伤,或深入敌后宣传动员,以柔肩担重任,用热血铸忠诚,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革命豪情。参观过程中,大家驻足凝视珍贵史料,深刻感悟女兵们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接受思想洗礼。

聆听宣讲,书写信仰答卷。在宣讲阶段,宋乃德之子宋齐生的宣讲内容《把一生献给党》,“我参加革命并不是为了当部长,只要不剥夺我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诠释着:青春,是一首跳动的音符,她孕育早春的生机,展现着盛夏的热烈,暗藏着金秋的硕实,昭示着寒冬希望,充满拼搏的激情,饱含着奋斗的艰辛。江苏省委党校汪汉忠教授的宣讲内容《从“宋公堤”看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南到北一条龙,挡住咸潮侵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这是以宋乃德为代表的新四军用血与汗的信用在人民心中留下的丰碑。访贫问苦,民众困难记心头、千难万险,赴汤蹈火自带头,宋乃德率领地方人民用77天时间筑起了全长45公里、底宽21米、高7.8米的防海长堤,修堤费用以盐税作抵,无需群众负担。宋公堤的修筑,回答了共产党为什么“能”?“能”在初心如磐一心为民、“能”在实事求是科学态度、“能”在艰苦朴素清正廉洁、“能”在中流砥柱的担当精神、“能”在不怕艰难困苦流血牺牲……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历史的缩影,更是一代青年用热血书写的信仰答卷。既要铭记历史,更要立足当下,要在奉献中锤炼品格,用行动证明“强国有我”不是口号,而是当代青年的庄严承诺。

重走宋公堤,澎湃拼搏激情。“宋公堤华成堤连接处-盐阜大众报旧址-三龙汇大海-陈振东烈士广场-宋公亭-宋公堤主题文化陈列馆”一路走来:黄海之滨,古黄河畔——一条镇海御潮的雄堤——宋公堤,犹如巨龙昂首傲视大海,守护万家平安。宋公堤,不仅是一座滨海人民驯水治海的历史丰碑,更浓缩着一段盐阜地区抗战史,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岁月,彰显了以宋乃德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无私奉献、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优秀品质。勤劳勇敢的滨海人必将始终牢记红色历史、坚决传承革命精神。八十多年过去,盐阜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咸潮不再到阜东,当年苦难深重的盐碱滩已经成为滨海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生态优良,交通便捷,风光无限。如今的海堤公路,既是一条海堤防汛要道,更是一条带领滨海百万人民阔步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阳光大道。

“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党史学习,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立足本职岗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身边村组干部中树立勤政为民、廉洁自律形象,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成为参加活动的纪检委员们的共识。(陈凤 余长戈)

标签:
责编:宁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