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30日,由南京医科大学和广东省抗癌协会联合主办,南京医科大学部省共建肿瘤个体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第三附属医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常州医学中心、姑苏学院、无锡医学中心、泰州临床医学院、苏北临床医学研究院、附属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和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共同承办,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早筛及流行病学专委会、广东省抗癌协会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单细胞科技分会共同协办的“第三届大湾区肿瘤防治学术大会暨南京医科大学肿瘤个体化医学学术会议”在江苏省常州市成功召开。本次大会邀请了内地和港澳地区著名高校、研究机构以及知名医院的10位两院院士和近百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与会专家围绕肿瘤流行病学、病因学、肿瘤转移、肿瘤代谢及肿瘤免疫等领域,以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医工交叉学科前沿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大会旨在广集众智、共谋良策,推动肿瘤防治科学和技术发展及其转化应用,提升我国肿瘤防治水平。大会吸引了全国各省市肿瘤专业委员会负责人、肿瘤相关领域青年骨干和学生代表共500余人出席。
大会主席与嘉宾开幕式合影
大会现场
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林东昕院士,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周伟,南京医科大学校长胡志斌,恒瑞医药战略发展事业部总经理钟兴龙,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汤黎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林东昕院士回顾了大会从大湾区到长三角的发展历程,表示“这一跨越不仅是地理空间的延伸,更是学术影响力的提升”,并强调了本次会议在推动肿瘤防治学术交流与协作方面的重要性,期待通过深化合作提升我国肿瘤防治水平。周伟市长介绍了常州的经济和产业优势,尤其是新能源和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成果,强调了常州在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和生物医药创新方面的努力,并希望通过大会汇聚智慧,提升肿瘤防治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胡志斌校长介绍了南京医科大学的学科优势、科研成就及与常州的深度合作,提出本次大会旨在促进肿瘤防治领域的多学科融合与产学研联动,推动长三角与大湾区资源互补,为全球肿瘤防治贡献中国智慧。钟兴龙总经理介绍了恒瑞医药在肿瘤防治领域的创新成果,表达了与学术界、产业界和临床界合作推动肿瘤防治科研创新和临床转化的愿景,希望通过大会交流合作提升我国肿瘤防治水平。汤黎明院长介绍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在肿瘤防治领域的建设成果,并希望与大湾区团队和产业伙伴合作,推动肿瘤防治多学科融合与科技创新,提升医疗水平,造福患者。
此次大会由南京医科大学胡志斌教授、靳光付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贝锦新教授、郑健教授和丁培荣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大会共设置了5个分论坛,分别由南京医科大学汪秀星教授、钱旭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旭东教授、罗春玲教授(华夏菁英论坛),南京医科大学胡志斌教授(肿瘤遗传与表观遗传)浙江大学吕志民教授(肿瘤微环境),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肿瘤微生态),以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肿瘤诊断与治疗)担任各论坛召集人。采用“专家报告+点评问答”的方式进行,与会专家们围绕肿瘤代谢、肿瘤微环境、肿瘤遗传与表观遗传、肿瘤免疫治疗、肿瘤微生态、精准诊疗及创新技术等领域展开了一次学术理念、研究经验、前沿技术的思想碰撞。此外,本次大会还邀请到多位权威医学专家担任会议主持、点评和讨论。
最后,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丁培荣教授主持大会闭幕式,大会主席林东昕院士作会议总结并宣布本次会议圆满闭幕。林院士指出,此次大会汇聚了近百位顶尖专家与青年学者,通过高质量的报告及深入的交流,展示了我国肿瘤研究的最新成果,分析了当前挑战与未来趋势,为肿瘤防治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动力。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学术盛会,更成功推动了大湾区经验向全国的拓展。呼吁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携手共进,共同推动我国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为科技服务于人民生命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