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篇大文章”怎么做?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何更好作为?江阴农商银行结合近年来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给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该行因地制宜实施市场精耕细作、管理精打细算、项目精雕细琢“三精工程”,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上持续精准发力,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力军,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聚焦科技金融,激发创新动能
近日,江阴农商银行向江苏睿鸿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放“专精特新贷”1000万元,作为采购款支付至上游供应商,解决了企业生产关键时期的资金需求,这也是该行在江苏农信系统率先发放的“专精特新贷”。
科技金融,是江阴农商银行新一轮战略主赛道。从研发创新产品、设立创新机构,到营造科创生态、拓展科创首贷户,该行不断健全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
该行还结合地方发展实际,紧跟江阴“一湾一谷一区一港”科创载体建设,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成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快贷中心,与地方科技部门共同梳理2000余家科技型企业纳入金融服务“白名单”,对名单内企业实施单列信贷、利率定价、担保方式、授信流程等资源倾斜。在产品体系方面,该行在全省率先推出的“江银质量贷”“创新积分贷”“知识产权贷”等产品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全经营场景和全产业链条。目前该行已实现对江阴辖内高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80%有服务、40%有授信。同时,该行面向领军、高技能、青年、双创“四类人才”,搭建“人才+资本”服务平台,推动人才、金融、项目高效对接、协作共赢。
截至2023年末,该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 70.26亿元,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8.63亿元,占比近98%,累计服务科技企业客户超过500家。
布局绿色金融,护航低碳转型
双碳背景下,金融被赋予新的颜色。江阴农商银行将“绿色金融”写入全行发展战略,提出打造支持绿色生态的绿色银行目标。
据介绍,该行成立了绿色金融委员会,制定《绿色信贷管理办法》,推动信贷资源进一步向绿色产业倾斜。将绿色金融指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相应的容错纠错机制,调动客户经理“敢贷、能贷、愿贷”积极性。
一组成绩单实打实地反映出该行的“绿含量”:截至2023年12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30.36亿元,较年初增长56.28%,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并实现绿色信贷三年平均增幅350%的显著成效。
华泰新能源是江阴市的新能源领军企业,计划建设的75M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由于规模大,资金需求大,一度面临资金短缺困境。得知情况后,该行迅速行动,组织专业团队深入调研评估,为项目提供近2亿元授信支持,为当地低碳转型注入动能。
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江阴农商银行将更多的目光投射到助力城市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及深化实体经济绿色转型的赛道上来,持续加大对绿色产业的信贷投放,成就了诸多“点绿成金”的经典案例。
2023年以来,该行新增支持江阴市工业产业提质增效三集中项目、“引江济太”江阴段环境治理与科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滨湖区显山透绿项目、江阴“生态未来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医养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等7个重点绿色项目,参与银团授信34.835亿元。发挥金融活水作用,江阴农商银行融入江阴绿色发展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江阴企业共建共享绿色生态。
深耕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近日,该行供应链金融专属产品——“壹链通”上线,并与多家供应链核心企业签约合作,首笔57万元供应链贷款同步落地。该平台是江阴农商银行利用核心企业信用传导,让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享受融资便利的务实之举,可辐射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5000余户。
这一幕是江阴农商银行践行普惠金融,以金融“活水”润泽中小微企业的生动缩影。多年来,该行持续完善普惠金融体制机制建设,迭代升级产品,不断塑造绿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鉴于江阴产业集群化发展、民营制造业发达的特点,该行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从产业集群服务、全生命周期陪伴、合作生态共建等维度,搭建共荣共生的产融生态体系,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在服务机制上,该行成立小企业与个贷中心,与江阴市相关部门共同选派39名“金融顾问”点对点了解企业需求,提升综合服务效能。在减费让利上,该行单列民营小微企业内部计价标准,民营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近两年下降超120BP;在考核激励上,该行还整合资源,有效提升客户经理支农支小、做小做散的积极性。
围绕中小微企业金融需求,该行打造“三生三市”服务体系,精耕细作生意、生活、生命对应的小微工商、批发零售、健康养老“三个市场”,提升普惠金融获得感、满足感。
战略引领之下,该行实现普惠类贷款三年翻番,普惠型农户贷款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从2020年末的153亿增长到2023年末的316亿,三年增长106%;全行信贷客户总数从2020年末的4.3万户增长到2023年末的8.69万户,实现三年翻番,其中普惠小微企业客户数增幅80%、制造业贷款客户数增幅超30%。
构建养老金融,传递银龄关爱
5月,在“适老服务便利化专项行动”动员大会上,江阴农商银行提出要聚焦老年人支付体验的痛点、堵点,以网点改造、员工培训、系统升级、服务延伸等工作为抓手,为老年群体提供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的金融服务。
在江阴农商银行各网点,软硬件适老化改造不断完善,确保老年客户通行无忧。例如该行在网点外部设置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坡道等,在厅堂内部为老人提供轮椅、医疗包、老花镜等辅助设施,暖心关怀、环环相扣。此外,该行作为江阴市养老金的主要代发银行,在每个月代发高峰增设爱心窗口,由金融志愿者全程陪伴,使老年客户享受一站式的便利服务。
除了物理环境的“硬”改造,还有业务流程上的“软”升级。为缓解“数字鸿沟”问题,江阴农商银行以“安全、简单、好用”目标,持续推进升级“老年关爱版”官网、手机银行、ATM机、STM机在页面展示、流程体验等内容,确保老年客户通过简单操作以及语音提示即可完成查账、转账等金融服务,
不仅如此,该行还打造了以服务老年客户为主题的“银龄关爱”主题银行,并创设适老服务品牌“银龄会”,不断延伸养老金融内涵。目前,该行已推出涵盖安全保障、便利渠道、财富保值、尊享权益、主题活动等适老服务举措,全面提升适老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探索数字金融,赋能数字经济
江阴农商银行融入江苏“数实融合强省”建设,完善开放银行数字金融服务体系,强化自身数字化转型,增强对数字经济的支撑作用。
围绕“数据驱动业务创新”目标,该行研究制定数字化转型三年战略规划,形成“数据服务、数据能力、数据产品”三位一体的服务架构,提升数字化转型效能。在数据中台建设上,继续丰富指标集市,强化系统集成;在数字化运营上,探索构建“智慧化、协同化、定制化、移动化”的厅堂服务一体化体系;在数字化营销上,充分运用CMMS数字营销平台,以更广维度、更大力度推进“三化”营销走访塑形。
该行深耕数字政务、数字普惠、数字乡村、数字生活等领域,持续拓宽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打造“金融+政务”“金融+文旅”“金融+商业”等跨界融合样板,建成政务、村务、商务和金融服务“四务融合”便民服务点,将数智产品深植于产业发展各场景之中,增强金融新业态对民营经济的辐射带动。截至2023年末,该行线上贷款客户数较年初净增超7000户,增幅36.30%;线上贷款用信余额较年初净增超3亿元,增幅18.71%。
江阴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宋萍表示,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将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落细落实做好“五篇大文章”,以更大力度服务地方战略和实体经济,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