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老板凭借卖伞视频火出了圈。据媒体报道,浙江一家小伞厂的老板,听从网友的建议,先后推出“会下雨的伞”“镭射反光伞”“风扇伞”“挡雨伞”“钓鱼伞”等多款出人意料的产品,被称为全网“最听劝老板”,在收获大批顾客的同时,也帮自己的伞厂解决了滞销危机。网友表示:“还是你会玩,这是把评论区当成设计部了!”
这家伞厂的绝处逢生,首先是得益于他们能真心诚意地倾听网友的声音,并付诸行动。用当下的流行词来说,就是“听劝”。比如,有网友评论说晚上打伞走路怕不安全,想要一把反光的伞,这一想法收获了可观的点赞和留言,于是老板立即安排生产,一上架就卖了7万把。珍视并认真对待网友的评论,进而实现他们的愿望,这种精准对接消费需求的意识和实践,对每一位经营者,其实都至关重要。
常言道,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听劝”实际上是一个听取合理意见的过程。网友们的奇思妙想看似天马行空,背后却是潜在的市场需求。把消费者放在第一位,认真听取消费者的呼声,就不愁没有创新与销售的“源头活水”。从这个角度来看,“听劝”就是最好的市场调研,这家伞厂一举扭转滞销的被动局面,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如今的互联网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地方。在短视频平台,像这样将厂子从倒闭边缘救回来的例子也不止“伞叔”一个。不过,想要“抓住”消费者,仅仅依靠有趣和新鲜,显然是不够的。“泼天的富贵”背后,产品质量、销售态度等等依然是消费者所看重的因素。没有这些支撑,一时的流量定然维持不住长久的生意。只有练好内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说到底,这种“听劝”的本质,其实是创新。“高精尖”产业的突破是创新,一把雨伞的改造也是创新。实际上,国内外都有不少百年“小”企业,依靠小众市场找到了适合自己工厂的发展模式。它们或许没有那么有名,规模也不算大,但依靠着优质的产品、用心的服务,始终能稳稳地立足于细分市场,让我们看到“小而美”同样拥有无限可能。
而说回伞厂,这位“最听劝老板”做出的花式伞具中,虽然爆款不少,但也有的销量不多,或者只做了极少的预售。对此,他不认为付出都是浪费。“多一位网友‘许愿’,厂子就多一分希望。”因为,创新在带来流量、利润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家企业的自我重复和靠惯性运转,从而争取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从“最听劝老板”“人形许愿池”等称呼,也反映出消费者对更多优质商家和真诚服务的呼唤。近期,许多地方文旅“在线听劝”,同样赢得广大网友一片点赞。从文旅部门到伞厂,“听劝”带来的启示,就是要真心实意顺应市场,将客户的需求真正落到实处,将“新鲜感”转化成持续的发展动力。而对于我们每一人而言,无论是从事哪项工作,通过集思广益,从善如流、择善而从,就不愁找不到发展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