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网交织的苏中平原,每年有近20万吨二氧化碳被注入江苏油田地下,完成封碳驱油的使命,所取得的碳资产经过“碳管家”——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交易,将获得更好效益。一条从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的技术研发,到深挖碳资产价值的碳科技全产业链条,正在江苏蓬勃兴起。
当好“碳管家”,突出“科技+数字+资本”融合发展,是中石化碳科公司的发展目标。该公司是国内首家碳全产业链科技公司,成立一年来,已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合资合作的模式上逐渐清晰,碳市场运营、碳资产开发布局也初具规模。
封碳驱油可使原油产量提高2至5倍
据介绍,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但由于其化学性质不活泼,转化成本高、难度大,如何高效利用一直是个难题。
中石化碳科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二氧化碳捕集与驱油封存是当前二氧化碳利用最可行的技术手段之一。我国油藏非常黏稠,二氧化碳注入油藏后,可增强原油流动性,提高原油的采出水平,数据显示,向低渗透油藏注入二氧化碳,单井原油产量可以提高2至5倍。同时,二氧化碳注入后,还能够溶解于地层之中,从而实现二氧化碳溶解封存,既实现了增产增效,又能达到碳减排的目的。
技术上虽然可行,但要想推动这项技术大规模运用,如何低成本地捕集、存储运输二氧化碳,并将其注入地下,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记者从中石化碳科公司获悉,该公司针对这些难题,牵头编制和申报了《二氧化碳捕集与驱油封存项目碳减排量方法学》,为量化和核查减碳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填补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空白,受到生态环境部积极评价。
新技术每年能“吃掉”超10万吨二氧化碳
除了驱油封存,中石化碳科公司还在不断探索二氧化碳利用的新方法。
碳酸酯是生产锂电池的原料。用二氧化碳来生产碳酸酯类产品所需能量较低,能量利用效率和经济性较高,是为数不多有经济效益的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项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石化碳科公司正在为南京、天津碳酸酯溶剂项目提供技术支持,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吃掉”超10万吨二氧化碳,甚至有可能通过用能结构优化做到“负碳”生产,为有碳源企业二氧化碳捕集回收利用提供了示范。
碳酸钙在工业上用途甚广,但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经过数千甚至上万年才会矿化成为碳酸钙,中石化碳科公司通过不断研究,让二氧化碳矿化技术产业化成为可能。为了能更好地探索二氧化碳利用的新路径,中石化碳科公司还联合南化公司、胜利油田以及省内外高校共同打造碳科技联合研发平台。平台建成后,将以新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和高附加值转化技术等基础前沿研究为先导,打造以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支撑的碳科技创新策源地。
帮助企业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资产”
9月15日至17日,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在北京举办,中石化碳科公司作为“碳管家”,帮助这场国际盛会成功实现了“碳中和”目标。公司不仅能提供各种减排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全套的碳资产管理和碳中和解决方案。
中石化碳科公司通过与胜利油田、江苏油田等油田企业成立联合项目部,有效提升了二氧化碳驱油项目盈利能力,使其更具商业化价值和可持续性。据介绍,中石化碳科公司还在江苏、宁夏等地开展了污水处理甲烷回收、油气回收和风光项目的碳资产开发等项目,成功帮助这些项目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资产。
目前,碳科公司已经代理了中石化32家企业的碳交易业务,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设碳交易自营账户,打造碳资产资源池,为石化系统企业储备碳资产,降低整体履约成本。与此同时,逐步启动欧洲、美国、中东等区域碳交易,探索形成全球化业务布局。碳交易总量超过300万吨。
“十四五”期间,中石化碳科公司还将坚持科技引领,健全碳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加速商业化运营,大力推进碳资产价值挖掘开发、合同碳管理、碳管家服务,持续助力“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双碳”目标实现作贡献。
记者 廖健伟
通讯员 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