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四川甘孜州甘孜县拖坝乡四村的500亩青稞基地里,收割机轰鸣作响,金黄的青稞穗被整齐收割、脱粒。今年,甘孜县12万亩青稞迎来丰收,预计总产量达27805吨,较去年增长4.9%。目前,全县秋收进度已完成5%,200余台收割机正昼夜作业,预计9月中旬全部收割完毕。
秋收现场
“今年气候适宜、管理科学,青稞长势明显好于往年。”甘孜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副局长王荣美介绍,近年来,全县通过推广“康青9号”等优良品种和全程机械化作业,青稞单产稳步提升。以拖坝四村基地为例,亩产达230公斤,机械化播种、无人机植保和联合收割机的应用,实现了从种到收的精准高效管理。
在青稞田间,甘孜州农科所技术代表李健指着正在作业的无人机说:“种植期间,我们通过无人机施肥打药,效率更高、用量更省,新技术支撑了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
秋收现场
收割机驾驶舱内,种植大户叠叠笑容满面:“以前人工收青稞要半个月,现在机器两天就收完。加上收购价涨到每公斤6元,今年收入又能增不少!”他口中的“涨价”,得益于当地龙头企业格萨尔青稞文化园推行的“园区+合作社+农户”直采机制。截止目前累计收购青稞原粮3200万斤,辐射带动5000户农户增收约9000万元。
格萨尔青稞文化园内,青稞粉、饼干、面条等生产线正全线运转。园区负责人介绍,目前青稞产品销往全国多地,“青稞从‘口粮’变身高端商品,附加值大幅提升。”
青稞饼干
这一系列成效的背后,是甘孜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引领产业转型的战略部署。近年来,当地政府以“3+1”产业布局为引领,将青稞产业纳入全县主导产业体系,紧紧围绕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目标,走出了一条“科技赋能+全链延伸”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与省州农科院深度合作,大力推广“康青七号”“康青九号”等优质品种,从源头上保障青稞品质;组建专业农机服务队,投入中大型北斗导航农机,全县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已达74%;更搭建智慧农业数字管理平台,整合土壤墒情、气象预警与作物生长分析系统,实现“天地空”一体化精准管护。
秋收现场
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积极推动三产融合,依托省四星级青稞现代农业园区,持续拓展“园区+合作社+农户”直采机制,开发青稞产品30余种,年加工优质良种6000余吨,真正实现从“卖原粮”到“卖产品”“卖品牌”的跨越。如今,沿国道317线打造的12万亩“百里青稞画廊”不仅成为靓丽的产业名片,更构建起集种植、加工、旅游于一体的复合业态,走出了一条高原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甘孜县格萨尔青稞文化产业园
甘孜县平均海拔3500米,年均日照时长达2542.7小时,位居全省第一,是青稞生长的天然优质产区。在“科技+产业链”双轮驱动下,这颗高原“金颗粒”正成为群众增收、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书写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画卷。(供稿/图 甘孜县委宣传部 甘孜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