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港口非常时期用“非常模式”——化解玉米“堵港”,这样精准施策
2022-05-30 11:4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受疫情影响,全球粮食安全正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增加粮食储备、稳定粮食供应,才能构建“稳稳的”安全感。作为粮食保供的中间环节,粮食运输的畅通至关重要。在非常时期,江苏各港口正以“非常模式”让粮食保供通道更加畅通。近一年来,我省港口积极化解玉米海轮“堵港”,让货轮更高效“流转起来”,让玉米快速“流动起来”。

精准升级改造,力解燃眉之急

玉米“堵港”原因不少。省港口集团生产业务部总经理唐文分析,“主要是受进口玉米量增长、码头资源不足等因素影响,港口仓储能力、接卸发运、驳船调配等压力与日俱增,导致运输玉米的海轮被堵在港口。”

针对上述症结,全省港口对症下药。“省港口集团所属南京港从去年承接进境玉米业务起,便加快对新生圩港区内8个仓库的调整改造,建设一套玉米中转装船作业流程,并统筹各类要素资源,重点抓好玉米的疏港作业。”唐文表示。

5月21日,新生圩港区404泊位迎来了满载5万余吨玉米的“肯尼迪”号海轮,这是新生圩公司5月接卸的第二艘玉米海轮。港口工作人员已经提前为这船从美国远洋而来的玉米,准备了干净舒适的“休息”场所。新生圩公司副总经理韩翔告诉记者,公司为保障堆存货物品质,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先后对港区内8个仓库进行了调整改造,全面升级了粮食专用仓库,防鼠板、防雀网、换气扇等基础设备设施一应俱全。

在港区,记者看到一辆辆满载玉米的自卸车不停奔波,玉米从车上被卸至积料地坑后,再通过全封闭式皮带机流程线中转装船。韩翔介绍,“这便是为保障货物高效优质发运所建设的玉米中转装船作业流程。该流程工艺的投产使用,大幅提升了玉米装驳出货效率,与传统门机抓取放料模式相比,昼夜作业效率提升54.54%。”

抓紧抓实防疫,筑牢防控屏障

清晨6点,新生圩公司404平台专班封闭管理区域值守人员徐贵财身穿“五件套”,背着20斤重的消杀喷壶进行区域消杀。

从日出到日落,新生圩公司国际航行海轮梯口值守的“白衣卫士”们24小时坚守岗位,阻击疫情传播。自去年9月接卸第一船外贸进口玉米至今,新生圩公司为省内外粮食企业保供50余万吨,为粮食储备安全供给提供了充分的物流支撑。

“在进境玉米海轮作业方面,我们严格执行外贸专班运作、闭环管理模式,强化各项管控措施落实。”韩翔说,海轮在港期间,他们除严格执行国际船舶梯口24小时“白衣卫士”值守,确保海轮船员不下船外,专班登轮作业人员要严格落实个人防护工作,并在每次作业结束后执行全面消杀流程。

此外,公司在专班人员管理上严格执行“集中封闭管理”模式,全面落实“零疑似、零确诊、零扩散”的既定目标要求。在内贸接运驳船方面,为避免船员上岸带来的风险,公司主动对接开发区,为接运驳船免费提供船边核酸检测与抗原检测服务,全面筑牢水上疫情防控防线。

提升中转效能,力保通道畅通

“玉米能够高效率流转,同样离不开我们的‘三个优先’作业方案的支撑,即优先安排计划、优先配齐资源、优先组织发运。”韩翔说。

他以404泊位“肯尼迪”号海轮作业为例解释说,公司通过优化调整门机卸船、船形斗装船、料斗池装船和散粮流程装船等玉米装卸作业“四种工艺”流程,提高码头设备、水平运输机械、配套设施的保有量和利用率。“与此同时,我们采取作业期间人员换班、活机交接等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码头、仓库的周转效能,力保粮食通道畅通。”

5月24日“肯尼迪”号海轮作业任务进入全船收尾阶段,为保障海轮次日准点开航,公司专班作业人员戴文森带领4人下舱执行清舱作业任务。闷热的船舱里,他们身穿严密的防护装备,手持5斤重的专用清舱工具,细心清理每一个角落,确保近400吨的收尾货物“颗粒归仓”。

24日20点,“肯尼迪”号海轮作业任务全部结束。“比集团既定80小时作业目标,提前9.17小时完成,又一次刷新了我们的纪录。”全身被汗水浸湿的戴文森兴奋地说。

记者 李晞

标签:
责编:唐可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