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当前,我省正一体推进法治江苏、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用法治力量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畅通经济循环、保障群众基本权益,让法治精神深植人民心中。
智慧赋能,高效解决涉疫纠纷
5月9日,盐城市盐都区木工梁生(化名)等11名工人向“苏解纷”服务平台寻求帮助。当天是工资结算日,梁生所在公司以疫情等不可抗力为由,提出“工资再拖一拖”。“徐霞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室”调解员徐霞和任婷婷接单后,立刻联系企业负责人,明理说法,反复劝解。两天后,工人们顺利领到工资。
线上解决纠纷,成为定分止争新选择。“苏解纷”是省司法厅推出的线上线下非诉讼纠纷解决综合体系平台,通过矛盾分类流转、全程留痕监督、研判预警等流程推进一站式解纷服务。去年8月上线以来,“苏解纷”累计注册量超过141万,申请调解的纠纷数达68175件。“苏解纷”二期还将新增视频和会商功能,建立调解专家库。
线上快速接收,线下精准对接。今年以来,数万名人民调解员下沉网格,很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无锡市司法局局长谢海华介绍,无锡75个司法所建立“司法所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为主体的矛盾纠纷联调联动网络,他们深入村居全面摸排,今年以来,成功调解纠纷33122件,预防纠纷发生4456件。
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省司法厅部署开展“疫情防控·法治同行”法律服务专项行动,通过普法宣传、法律服务纾困、矛盾排查化解、法律援助惠民等服务,推动律师、调解、仲裁等资源向产业链集聚,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优质法律服务。
保障防疫,立法先行。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局部短板亟待补齐。无锡市司法局立法一处处长荣俊德说,一个多月前,无锡启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立法,目前该项立法草案已经修改40多稿,“立法字字重千钧,要让防控有法可依,自然要慎之又慎”。
“链”上发力,保障经济坚韧前行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我省大力推动法律服务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努力实现经济稳中有进。
南通一家光电科技公司在CSP LED领域拥有前沿生产技术。该公司某员工离职后擅自注册专利并披露工艺细节,公司知识产权成果面临被窃等严重风险。该公司委托江苏敏政律师事务所进行诉讼维权,公司的诉讼请求获支持,成功守住价值上亿元的专利成果。南通市司法局局长朱志强说,“以优势产业为重点,南通推进法律服务与产业链的融合。”
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是硬举措,也是软实力。我省组建专业律师服务团队对接426个省市级重点项目,提供事前预警、事中排查、事后处置全链条法律服务。今年以来,为企业排查出相关法律问题3782个,提供法律建议5115条。
由于上游交货不及时、交付价格变动大,苏州一家制造业企业业务受到很大影响。苏州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成员、江苏熠达律师事务所主任匡泉生为该公司开出“药方”:提前了解上游企业供货情况,做好证据固定工作。企业负责人轩明说:“律师对固定证据指导得很具体,帮助我们把经营风险控制到最小范围内。”
小微企业更需要法治帮扶。5月,我省开展“小微企业法律服务月”活动,选派优秀律师帮助小微企业降低法律风险。淮安遴选合同、公司、企业管理等方面专业律师150多名,成立8个法律服务专业团队,“一企一策”纾困解难。
法援出手,化解群众“急难愁盼”宿迁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章银银有每天记工作日志的习惯。她的日志记录走村串户了解困难群体烦心事等情况。4月25日起,宿迁对帮扶救助对象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并推出法援“申请即办+上门服务”。宿迁市司法局局长房庆忠告诉记者,近段时间走访社会救助对象15.5万多人,排查法律需求2500个,现场办理法律援助29件。
民生底线能否兜得住,体现法援的“含金量”。王英(化名)结婚多年,经常遭丈夫家暴。4月6日,王英再次被家暴并报警。响水县法援中心专职法律援助工作者曹磊接到指派后,为王英提起离婚诉讼并参与调解。前几天,王英拿到离婚调解协议,并取得孩子的抚养权。“为妇女儿童撑起保护伞,是法律人的使命。”响水县法援中心“小曹120家暴维权热线”负责人于慧说。
今年,我省把新增建设50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作为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省司法厅法援中心主任芦学林说,依托工会、妇联、残联、人社等部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将触角伸向最需要法律保护的人群。一季度建立工作站点206个,在建243个。
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楼下店铺空调外机噪声太大,能不能管一管?常州武进国家高新区香溢澜桥社区律师朱琴芳一大早被微信铃声“叫”醒,有居民在“援法议事气象站”微信群里投诉了。很快,社区党支部书记贾建在群里@朱琴芳等“法律明白人”,要求他们一同调解。最终,商户同意一周内把空调外机往下放。“坚持法治思维议事解纷,百姓才会信服。”朱琴芳说。
记者 倪方方 通讯员 张全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