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跟着“田保姆”,增收不用愁
2022-03-30 10:2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阳春三月,仪征市新集镇凌东村徐庄组160亩冬小麦长势喜人。然而田埂上不见农人,只有两名壮禾合作社的技术员手持操控器,遥控空中盘旋的无人机为麦田施肥。

“有了‘田保姆’,增收不用愁。村里的地全让老刘包了,省时省事省心,钱还不少拿!”徐庄组村民钱秀芳眉飞色舞地说。村民口中的老刘便是新集镇大名鼎鼎的“田保姆”、同时也是壮禾合作社的负责人刘金伟,4万余亩土地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4000多农户受益,粮食年增产160万斤,共计增加农民收入1450万元以上。

“你外出挣钱,我替你种田”

农校毕业,承包过蔬菜大棚,办过工厂,最后铁下心来干农业的刘金伟,2009年流转900多亩土地成立了壮禾育秧合作社,逐渐蹚出一条“田保姆一站式”耕种的发展新路子。

从5台手扶式插秧机起步,到如今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从一产发展的“一枝独秀”到三产融合的“全面开花”,13年来,刘金伟不断吸纳人才,组建团队,摸索出“市场化运作、综合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专业化生产”的农业发展“新赛道”,先后创办植保、施肥、农机、米业合作社。“气候多变,遇上旱灾洪涝影响收成怎么办?”“年轻人在外打工,土地荒芜没人种怎么办?”“前期投资大,后期质量没保证怎么办?”……这些农业生产的难点、堵点,在刘金伟的帮助下一一迎刃而解。

去年,合作社服务总面积再创新高,达到4万余亩。其中土地托管3268亩,社会综合服务6800亩,单项服务3万多亩,产值达6200多万元,农户实现亩增收超260元,刘金伟作为基层合作社的农民代表参加了省党代会。“未来5年,我将继续通过村企共建,把小农户组织起来,用工业的理念运作农业,用企业的方式管理农业,用市场的机制服务农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刘金伟说。

多年农机手学会开“飞机”

伴随着一阵马达的轰鸣声,翼展2.5米的植保无人机腾空盘旋,灵活地穿梭在麦田上空,将颗粒肥均匀撒落。“8小时撒完320亩田,今天又可以提前下班哩!”下午3点半,壮禾合作社的农机手周永林喜滋滋地准备下班了。两年前,当过多年农机手的周永林在合作社集中培训7天后,学会了开“飞机”,不光工作效率是以前的3倍,收入也跟着翻了倍。

站在田垄边,刘金伟打开手机,点开图像,田间视频立刻传来,靠着11个360度远程高清球机监控,刘金伟点点手指头就可以实时监控庄稼的情况,再根据实际安排专业人员到场查看,过去“一头汗、两脚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走进壮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各种现代化专用农具依次排开,大型插秧机、植保机、收割机、拖拉机、装载机等一应俱全。刘金伟指着一台插秧机上面的白色盒子,“别小瞧它,这是直线辅助驾驶系统,可以帮助工人栽插田间的秧苗呈一条直线。我们这里的156台套智能农机全部装上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大规模推广应用后,‘田里无人’的现象会越发普遍。”

2017年,合作社建成规模化的粮食烘干中心,组成一条可自行精细化分类的现代化粮食烘干作业流水线,每日烘干粮食36万斤。同时,对粮食烘干后剩下的皮、壳进行了技术创新,变废为宝用来育秧,目前这项技术正在申请专利。

“甩手掌柜”的钱包鼓了

刘金伟让新集镇的村民安心当上了“甩手掌柜”,越来越多的农户追着刘金伟签订土地托管合同。按照每亩平均730元的流转费用,新集镇1/8的土地都被“田保姆”包了。通过统一品种、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作业的“四统一”管理模式,仅稻麦两季,合作社就为农户亩均节本210元,全托管农户亩均增收400元,年增收450万元以上。

“现在农村的田,逐步向大户集中,但他们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经营理念有高有低,经常出现亏损的情况。”孙科就是刘金伟口中的“大户”,2018年承包了280多亩田,亏损十多万元。加入刘金伟的合作社后,2019年便扭亏为盈,2020年每亩地毛利润3000元,纯利润不少于800元。

2021年,壮禾合作社纯劳务用工支出达170万元,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的工人有近百人。“家里60多岁的老太一年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不仅顾了自个儿,还能给我们补贴点。”凌东村村民吴秀菊笑言,“钱包‘鼓’了,婆媳矛盾都少了。”

记者 李鑫津 实习生 张韦

标签:
责编:唐可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