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内外规划专家在宁研讨城市更新——多元重塑,激发城市“新生命”
2021-09-29 16:4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9月28日,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活动在南京举行。围绕“城市更新再造多元价值”主题,专家学者、规划部门负责人等汇聚一堂,为打造宜居城市、答好城镇化“下半场”城市发展重要课题建言献策。

南京有49平方公里居住片区亟待更新

“什么是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怎么分类,分类以后怎么建立更有效的政策措施?”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叶斌在交流时首先发问。在他看来,城市更新不仅是物质形态的更新,更应是发展观念的更新、发展模式的更新。

中心城区转型、历史风貌区保护……城市更新探索在省内多地如火如荼展开。新街口是南京最繁华的商圈之一。距离该商圈1公里左右,却有一处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危旧房片区——石榴新村。这里人口密度高、安全隐患大。380多户居民中,272户是私房。石榴新村更新项目邀请当地居民、不动产权利人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重建、改造工作。最终,134户居民选择外迁,253户选择回迁。“说实话,2000年以前,南京老城改造多为政府主导,大部分是拆除重建,过程中我们走了很多弯路,犯了很多错误。”叶斌直言,南京通过不断探索,将城市更新方式主要分为拆除重建、整治提升和有机更新,当前重点是后两种,通过“留改拆”手段,开展产权不变或少变的有机更新。

叶斌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针对城市更新出台了相关政策条例40余项,从环境综合整治到旧区成片再开发,再到老旧小区、历史地段微更新,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的“留改拆”城市有机更新模式。南京实践也为城市更新赋予了更多内涵,不再局限于物质空间环境的改善,而是更好地兼顾土地利用集约与增效、城市功能置换与提升、历史文化传承与活化利用、城市发展转型与创新驱动、城市品质提升与协同治理等多元维度发展目标。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南京供地比例中存量地占60%。南京亟待更新的居住片区为49平方公里,建筑面积7080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老城区。

发挥好规划设计的“指挥棒”作用

通过更新让城市焕发新活力,需要发挥好规划设计的“指挥棒”作用。

南京梅园新村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首批30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涛参与了该街区的更新设计。“梅园新村片区环境景观退化、交通组织不善、特色活力不强等问题突出。”杨涛说,他们开展设计时,跳出单对环境整治或交通改善的考虑,对街区进行整体谋划,融合“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交通设计、景观设计、市政设计、功能设计”五位一体。比如,注重社区融合中的交通综合提升、环境整治和服务配套补充。利用钟岚里、大行宫等停车场,在街区外围实行停车截流共享,提炼窨井盖美化、弹石路面铺装等设计要素,打造最美街角、文化街巷、精致街区,力求在保护历史文脉、留住街巷韵味的同时,为街区注入新活力,展现新风貌。

“城市设计是提高国土空间规划品质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段进认为,城市更新设计应重点关注与自然共生、文化基因传承、共同缔造、问题导向四大要素。在他看来,城市更新规划是一个综合规划,不是简单做生态修补、生态规划,应重点考虑生态怎么和城市的发展共生。同时,城市设计者的更新设计应注重传承文化基因,而不是用一些简单的形式和符号彰显。此外,城市更新设计要通过设计解决实际问题,要避免不好落地以及太“高大上”。

“城市更新重在体现出城市的生命力和发展能力。”江苏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张泉认为,城市更新应与现在发展阶段、与当地发展水平相适应。应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因时制宜。要有局部目标,但没必要处处都提升、点点都改善。

用有温度的更新激活城市多元价值

“城市更新不仅涉及工程建设问题,更涉及产业升级、土地功能调整,甚至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说。

城市中分布的不少产业园也需要更新。杨涛团队对伴随南京河西新城快速发展的新城科技园进行了调研。“新城科技园目前聚集各类科技研发人员约14万人。”杨涛发现,与国内外较为成熟的产业园区相比,新城科技园公共服务配套总量占比仅约6.6%。随着园区逐步发展成熟,产城融合度不断提升,他建议在更新中,进一步探索园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规模。比如,以园区南片区为例,除基础餐饮、购物、娱乐外,可在大型会议中心基础上设置画廊等艺术空间,提升区域整体商业调性。

杨涛认为,新时代的城市更新不再限于对建筑、环境等物质实体简单的改造,而应充分关注到城市更新其实是一个多元价值提升的过程,其核心更趋向于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有温度的城市更新实现对社会价值、民生价值、人文价值、美学价值等多方面的综合激发,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为城市创造更加有价值的场所。

“面对现实需要,原有的工作理念、运行方式、实施模式、政策制度等仍需更新和变化。”叶斌坦言,城市更新工作不同于新区建设,必须打破路径依赖。具体来看,需要以创新破解“谁来干”“谁出钱”“怎么干”的问题。他以居住类地段更新为例,建议居民、市场和政府三方关系中,政府角色应从出资者、参与者变为规则制定者和实施监督者,出资、参与的角色由市场主体承担,居民为城市更新的自愿参与者。这样有利于减少因征收导致的社会矛盾,撬动市场资本,发挥居民主观能动性,实现居民居住条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市场主体开发获益的多赢局面。

“过去40多年,我们造了一座座新城,在全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力。下一步,我们通过城市更新,让已有城市焕发出新的生命。”石楠说。

记者 白雪 刘春

标签:
责编:唐可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