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美丽江苏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1-03-19 09:28:00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1
听新闻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把美丽江苏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精准协同实施空气、水和土壤等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加强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加快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彰显“水韵江苏”绿色转型成效和人文魅力风采,争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示范省份,共同建设美丽宜居幸福家园。

“十四五”期间,江苏如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优化空间,彰显“水韵江苏”生态魅力

放眼全国,江苏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和大海的省份。如何系统谋划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地区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平衡统一,成为江苏的一道时代“必答题”。《纲要》提出,以江河湖海为脉络优化空间格局,充分彰显“水韵江苏”之美。

“江苏的美,既有可视化的,有水韵、有城市、有美丽的村落;也有内在的文化底蕴,如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与此同时,江苏也存在沿江产业转型、沿海生态与生产平衡等空间格局的难题。”省自然资源厅空间规划局局长陈小卉认为,“十四五”时期,江苏要发挥江海河湖特色自然地理优势,塑造自然与人文和谐辉映的空间格局。

长江南通段沿岸,过去分布的不少小码头和“散乱污”企业已悉数搬迁整改,生产岸线往后退,绿色风景线往前移;每到深秋,盐城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就成了候鸟们的乐园,2019年条子泥湿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核心区,顺利成为我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获国务院命名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今年7月1日正式开馆,未来将成为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太湖、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等众多湖泊宛若水珍珠点缀着江苏大地……江苏发挥江河湖海生态禀赋优势,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江苏样板”。

“‘十四五’时期,江苏将进一步塑造水韵江苏的魅力空间格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修复齐头并进。”陈小卉说,沿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存量空间调整;沿海,坚持陆海一体的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沿河,发挥大运河连线织网、融汇交流的重要作用,加快沿运河、淮河、黄河故道地区联动发展;沿湖,发挥湖泊水网优势,推动湖城交融,打造江苏永续发展的“绿心地带”。

优化生态空间形态,打造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是基础。2020年4月,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方案》,着力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高品质国土空间格局。

“未来五年,我省将坚持优空间、护资源、促发展,让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颜值’和‘内涵’并重。”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刘聪表示,“十四五”时期,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将基本建立,全省南北差别、“两心三圈四带”总体空间架构初步建立,到202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同时,自然资源利用也将更节约高效,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达21%以上,重要矿产矿山“三率”水平达标率达到96%以上,新建矿山全部落实绿色矿山建设要求。

精准协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几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纲要》提出,要精准协同实施环境治理,有效防控重大环境风险,深化生态文明制度创新。

“精准意味着要针对不足及短板,抓住治理关键。”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东指出,江苏工业制造业发达,水系众多,应对症下药。针对大气污染及水环境治理,《纲要》共提出6项重点工程,其中,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绿岛”建设试点、VOCs治理达标区建设与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有助于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重点断面提优、入江支流水环境提升、美丽海湾建设关注江河海等各类水元素。

大气环境质量改善需要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负责人李文青表示,将分析研究二者协同减排的路径和策略,全面加快“减排减碳”转型;加强源头减排,坚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不放松,突出车船结构升级,积极发展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等绿色产业;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创建一批“零碳”园区和工厂,探索“零碳”发展模式。

江苏地处各流域末梢,入境客水占总水量的87%,实现碧水长流需要地区联动、协同治理。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负责人黄卫介绍,将持续推进长三角及苏皖鲁豫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加强长江、太湖、淮河和京杭大运河等重点河湖协同保护,切实增强上下游、左右岸齐抓共管的治污合力。

江苏工业园区较多,防控重大环境风险,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行之策。《纲要》指出,要加强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强化长江沿岸工业园区水污染排放精准监管。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位于长江北岸,科技园主任助理杨琪介绍,在严格源头管控、强化本质安全的同时,园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集成利用现有各子系统,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对园区实施封闭化管理,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率达100%。今年,园区将继续完成10家化工企业关停工作,关闭安全和环保不达标、风险隐患突出的化工生产企业。

生态环境治理离不开制度保障。朱晓东认为,环境治理和风险防控的有效性有赖于生态文明制度的创新。《纲要》提出,要完善多元环境治理体系,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体系。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处长戴明忠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已发放排污许可证3.5万张,帮助25万家企业完成了排污登记,接下来,将推动江苏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联动管理,探索环评管理、环境监测、环境执法、总量控制、环境监察等与排污许可联动。

绿色发展,全面加快“减排减碳”转型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秦亚东表示,“十四五”期间,江苏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是:坚守一条底线、加快两个提升、实现三个转变、落实四项任务。坚守一条底线:即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且确保不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加快两个提升:即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协同性。实现三个转变:即实现由倒逼发展向倒逼发展与激励发展并重转变,由攻坚作战向攻坚作战与治本作战并重转变,由指导监督向指导监督与自身高质量发展并重转变。落实四大任务:即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4项重点任务。

围绕这个工作思路,江苏生态环境部门将重点聚焦10个方面的工作,包括深入推进四大结构调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承载力约束机制,立足区域环境容量协调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科学编制达峰方案,构建“1+4+13+N”体系,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坚持协同控制,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开展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

“我们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改革创新,取得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绿色低碳发展显著成效、美丽古都建设明显进展。”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宁晖说,“十四五”新的发展征程,南京要实现五个目标: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碳达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水环境质量高水平达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环境安全有效保障,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守好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健全,科学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在全省乃至全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2020年,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长江生态监控基地落户泰州,“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揭牌。泰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刘晓蕾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污染防治的深入攻坚期,泰州将紧紧围绕长江生态环境整治与修复,持续深化“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扩大健康长江指挥中心监测监控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到全市域。开展大数据平台二期工程建设,深化长江数据共享应用,实现海量数据实时汇聚,完善长江感知环境一张网,提升智能体检诊断能力。融合大数据、数据挖掘和智能构建一个支撑大脑,健全泰州长江大保护数字化指挥调度体系,实现“长江体检表”精细化管理。组织开展2021年十大专项行动,进一步深化“健康长江指数”研究,力争让“泰州标准”成为“江苏标准”;积极开展沿江生物多样性监测,持续跟踪监测物种变化趋势,结合“十年禁捕”等政策要求不断完善长江泰州段生态恢复及管控措施。聚焦源头治理,针对断面、点位拿出针对性方案,确保具体措施切实可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吴琼 沈佳暄 王静

标签:
责编:唐可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