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安徽为长三角加码赋能
2020-09-14 09:41:00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1
听新闻

9月10日,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负责同志召开专题视频会议时提出,将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居中靠东,有着广阔内陆腹地的安徽,如何打好“创新牌”,深度融入长三角?9月8日至11日,交汇点记者随长三角媒体采访团来到合肥、滁州、马鞍山等地展开调研。

大湖名城,长三角一匹“创新黑马”

身处长三角的“边缘”,安徽省会城市合肥在“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进程中,本无明显区位优势,近年来却依靠科技与产业创新,“黑马合肥”在城市舆论场上频频“露脸”。昔日“三五之地”的江淮小城,转眼已崛起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城市。

合肥对创新的重视,从其选定的城市品牌标语便可见一斑:大湖名城(大湖指的是巢湖),创新高地。9月8日,记者随“创新引领皖美智造”全媒体新闻采访团来到位于巢湖北岸的安徽创新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生物和大健康……走过馆内每一个创新成果展区,无不散发出浓浓的创新气息。

“这是中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是安徽创新发展的引领性工程。”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耿纪平自豪地说,安徽创新馆由三栋独立的主题场馆组成,以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为核心,形成“聚集展示、捕捉寻找、研发转化”的环形功能链。“截至目前,我们已引进知名科技服务机构11家,举办科技成果转化活动68场,发布创新成果500多个,为全省5000多家企业提供相关科技服务。”

中国声谷,是合肥全力打造的世界级产业地标。作为国家工信部与安徽省政府共建的部省重点合作项目,中国声谷通过投资、招商、孵化等方式,加速人工智能产业项目聚集。在中国声谷体验中心,形形色色的“AI智能”科技产品,让记者眼界大开。

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企业在合肥扎根生长,形成强大的“磁场效应”。科大讯飞领衔的中国声谷,正扎堆形成高新区“量子企业一条街”。据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声谷入驻企业总数达910家,百信、华通信安、龙芯中科等一批龙头企业相继落地。

集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于一身,创新已成为合肥最大的优势和鲜明的特质。

智能制造,助家电企业逆势上扬

9月10日,安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智能工厂车间内,工人吴萍完成了制造执行系统(MES)采集点最后一道工序——平板电视机芯收板工作。MES系统管理员曹旭告诉记者,该系统通过采集生产过程、物料批次和检验信息,能够形成完整的产品生产过程数据库,建立产品的全程可追溯体系,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安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位于滁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视听产品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现有11条平板电视生产线、年产能规模600万台,重点打造以制造执行系统(MES)为中枢系统的数字化车间,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在今年家电普遍困难的情况下,其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实现快速增长。

总部位于马鞍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样将自身发展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在其子公司华菱汽车发动机分公司智能生产车间内,成排智能机器人对发动机及零部件精准加工。“只有生产线响起产品不合格警报,才有人工干预处理,正常情况下生产线是没有人的。”总经理助理王标说。

走进康佳电子、华菱星马等长三角腹地制造业工厂,记者深切感受到,今天的安徽,正在从传统制造的“上半场”,稳步迈向智能制造的“下半场”。

协同创新,安徽争做长三角“赋能者”

在安徽创新馆一个半小时采访时间里,记者听到次数最多的词汇是“创新”,而与之相连着的词汇常常是“协同”。

“我们正积极推动构建长三角重要科技创新成果技术熟化、产业孵化、企业对接、成果落地机制,常态化举办大院大所对接活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耿纪平说,安徽创新馆已先后举办浙江省玉环市第二届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大赛、南京工业大学环保项目专场对接会等活动,营造区域一体化合作发展和创新创业生态。

生产出中国第一个火车车轮轮箍、第一套高速线材轧机、第一条热轧大H型钢生产线……一直以来,马钢都是马鞍山这座“钢城”的骄傲。但由于前几年钢铁市场供需失衡,马钢集团发展受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成为马钢转型发展的选择。去年9月,中国宝武与马钢集团顺利重组。

联合重组以来,马钢加速推进专业化整合、全面融入中国宝武管理体系。6月30日,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马钢本事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马钢本事中心正式加入以中央研究院为核心的宝武研发体系。“这是实现集团内部研发资源共享,整体效益较大化的具体体现,也是马钢融入宝武科技创新体系的坚实一步。”中国宝武马钢集团党委工作部部长王东海说。

构筑“创新共同体”,攻克“卡脖子”技术,必须依靠协同创新,单打独斗很难实现大突破。为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安徽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以开放胸怀汇聚各方创新力量,争做长三角协同创新“赋能者”。

交汇点记者 王建朋

标签:
责编:唐可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