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全国第六的苏州,最新29条细则要搞哪些大事情?
2020-03-24 10:07:00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1
听新闻

2019年苏州GDP排名为全国第6,前五名是北上广深以及人口3000万的重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量在全国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排名第三。

毫无疑问,作为地级市,苏州似乎触摸到了天花板。惊蛰之日,苏州提出以四面八方为视角,东看上海、西看南京、南看深圳、北看南通,危机感十足又干劲满满。

近日,苏州发布开放再出发系列实施细则29条,包括补贴和服务两大类覆盖多个领域。

正如年初大会上所言,“开放,成就了今天的苏州。开放,决定着苏州的未来。”

今天,记者就来带领大家,看苏州如何将开放落实于细则之中。

高调“掐尖”抢人,做强做优开放载体

苏州,外向型经济发达。

截至2019年底,苏州市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320亿美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2019年1-11月苏州市进出口值占全国比重为7.1%,占江苏省比重过半。

在现阶段,苏州以开放提升在全球的资源配置功能,这离不开“成事在人”。

年初开放再出发大会上,苏州提出明确计划:三年内引进1万名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其中海外占比不低于50%,外国高端专家不少于2500人。

29条细则开篇《苏州市高端人才奖励计划实施细则》便瞄准国际高端创新人才,按照个人薪酬按比例给予奖励,最高每年可获40万元。前不久,苏州推出的“人才贷”,最高5000万。

在此之前,杭州、成都、西安等省会城市抢人大战可谓激烈,当时不少网友疑问在省会城市抢人之际,苏州、青岛等地级市在干嘛。其实,针对高端人才苏州在之前已经先后30多项文件,此次苏州一出手,可谓是全球高调“掐尖”,将金字塔尖人才尽揽。

高端人才对接的是苏州先导产业、前沿科技领域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等。过去一年,自贸试验的成立对于苏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悉,苏州市五年内设立不少于800亿元的自贸区苏州片区专项发展资金。文件中多次涉及自贸区苏州片区,比如《苏州市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实施细则》对片区重点推荐、发展态势良好的入库高新技术企业,经批准,奖励期可延长三年。

对于自贸试验区,苏州可谓“物尽其用”,借助这一最高能级的开放载体,率先实现自贸片区与市内14个国家级经开区联动,成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联动创新区。在平台共享、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环境营造等方面实现有机融合,打造“事实上的全域自贸”园区,进一步提高苏州吸纳和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

在载体平台开放创新上,苏州一直走在前,1994年中新合作园区、昆山自费创办开发区以及全国唯一内河型保税港区——张家港保税港区等等。今年,在联动创新区的基础上,还将继续增设汾湖高新区联动创新区,进一步放大自贸片区辐射效应。

开放载体的建设将有效对接项目、企业落地。

在年初开放再出发大会上30条措施中,除了自贸试验区建设外,还将加快境内外园区建设,发挥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平台功能,打造中德合作创新园、中日绿色产业创新示范区以及全球布局建设50家海外离岸创新中心等等。对此,最近出台的《苏州市关于“开放再出发若干政策意见”中若干商务条款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商务条款实施细则”),则明确提出对新确认的各级境外经贸合作区给予奖励,对于境内投资主体最高奖励1000万。

与此同时,苏州积极发展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买卖全球”向“服务全球”的转身。商务条款实施细则中,苏州对先进技术和设备及关键零部件进口企业,在享受国家、省政策基础上,再给予最高 100万元的贴息奖励;对具有重大创新性和引领性的新业态和新模式项目,最高 1000 万元的奖励等等。此外,鼓励数字化服务出口、面向境外零售,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

总之,苏州不仅希望尽揽天下英雄,拥抱八方来客,而且志在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参与世界大局。

依托“最深最厚的家底”,重奖高新转型企业

外向型经济发达的苏州是工业大市,最深最厚的家底就是制造业。

苏州拥有35个工业大类,涉及167个工业中类、489个工业小类,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三。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苏州市规上工业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592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民营工业产值超1.2万亿。新增1个千亿级行业,5个百亿级企业。

今年1月3日,苏州召开“开放再出发”大会上,出台30条政策举措,其中就包括全力支持专注实业、全力支持工业企业勇攀高峰、敢争第一。

日前,《苏州市工业企业有效投入奖励实施细则》发布,对当年度单个项目设备投入2000万元以上,按照项目设备投资额进行有效投入奖励。

具体数额上,按审计设备年投资额进行奖励,其中先导产业奖励12%、高新技术产业奖励 10%、其他产业奖励 6%。三类产业中单个项目设备投资最高奖励额度分别为 1000 万元、800 万元、600万元。

据了解,先导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包括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

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工业互联网浪潮中,工业企业普遍面临转型升级,其中工业投资是重要一环。

苏州工业企业身处向先进制造业的征程中,要保持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的核心动力,就必然持续加大投入,立足国际前沿领域,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和平台载体,加快新产品的应用技术开发,加速成果转化,在内外两个市场继续发力,通过差异化战略,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除了加强工业基础,引导工业投资,苏州还积极引入高新技术,鼓励创新,引导产业转型。

3月10日,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在《新华日报》撰文表示,苏州确立了发展“开放型创新经济”的目标,推出“3+3”鼓励政策,三年内滚动遴选1000家创新型企业,参照国家高企所得税政策给予三年奖励。对研发费用连续大幅增长的企业,给予增长额6%的奖励。对具备重大原始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创新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支持等等。

同时,苏州以开放促进产业转型,将生物医药作为苏州的“一号产业”精心打造,打造“中国生物医药看苏州”的品牌,并推动外资在更优开放环境下深度参与建设新型显示、光通信、高端装备制造等10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流程,生产最先进的产品,打造世界的“头部工厂”。

此外,苏州还积极引导制造业企业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服务型制造为抓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转变,推动制造与服务融合协同发展。在相关细则中,苏州市工信局每年评审认定 20 家左右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对新认定的单位,给予每家一次性奖励 50 万元。

从一系列奖励和措施来看,苏州紧抓工业基础,深耕工业投资,又引导高新技术注入,鼓励创新力量,为制造业提质增效。

企业上市奖励300万,资本市场“后备军”充足

上市公司是苏州经济的“助推器”。

3月初,苏州市政府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力争2020-2022年新增5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到2022年末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超200家,每年新增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超300亿元。

为实现这一系列目标,“苏州做法”引人注目。29条细则中,《苏州市促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奖励实施细则》为鼓励企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做强做优,对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实现IPO的企业给予奖励,由市、县(区)财政给予不低于300万元奖励。其中市本级财政不低于100万元,其余 部分由各县级市(区)财政补足,鼓励各县级市(区)加大奖励力度,发挥政策叠加支持效应。

与此同时,苏州将精准靠前支持企业科创板上市,对企业科创板上市的奖励政策分段靠前兑现,科创板拟上市公司与三方中介机构签订协议并进入后备企业库后奖励30万元,企业申报科创板上市并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后奖励30万元,成功上市发行股票后奖励40万元。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6座城市上市公司数超过百家,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广州,苏州在资本市场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回顾2019年苏州资本市场发展,地表最强地级市再一次表现突出,交上优秀答卷。全市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1家,创下历年新高,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14家,在全省年新增A股上市公司总量中占比超过了四成;6家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位列全国第三。

即便是在特殊时期,苏州企业2020年上市的步伐也没有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而停滞不前,依旧保持了“月月上”的稳健节奏。从1月到2月,泽璟制药、广大特材两家企业先后实现科创板上市,其中,泽璟制药是全国首家采用第5套标准上市的科创板公司,有幸成为中国A股市场首个未盈利的上市公司。

3月以来,一周内,苏州瑞玛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聚杰微纤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后采用视频直播的方式,以“云敲钟”的方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对于“开放再出发”的苏州来说,“云敲钟”是其注重发挥资本市场力量应对疫情影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外在表现,更是敲响苏州企业积极上市的“集结令”。据透露,爱丽家居将在几天后挂牌。如此,苏州一季度新增的IPO企业将达到5家。

如果说敲钟上市是“临门一脚”,那么备案企业、辅导企业这样的上市“后备军”力量是否充足,直接关系到“苏州板块”的发展进程。

从目前苏州企业冲刺IPO的情况来看,除了今年已挂牌4家和即将挂牌的1家外,博众精工、凌志软件已于去年年末过会,赛伍技术、佰奥智能今年刚刚过会。另有苏州金宏气体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也已在证监会“排队”中。

查询江苏证监局信息发现,2020年的前两个月,全省新增上市辅导备案企业38家,其中苏州占13家,超过三分之一,新增上市辅导备案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在年初召开的苏州“开放再出发”大会上发布的政策举措中,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政策举措为下一步苏州资本市场培育上市企业队伍建设的政策配套指明了方向。除了对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实现IPO的企业给予奖励外,还将加大外资持牌金融机构招引、完善地方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建立投贷联动合作机制、鼓励境内外创投资本投资苏州创新创业企业等。

如果说推动优质企业用好境内境外两个市场和做好上市公司风险的预警、协调化解是带动苏州资本市场稳定“前行”的“两条腿”。现在,通过29条细则的优化和补充,“两条腿”就像地标“东方之门”一样修长结实,让苏州稳定前行有了更多支撑。

交汇点记者 丁茜茜 颜颖 洪叶

标签:
责编:唐可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