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疫情之下没有谁是局外人,面对严峻的形势,我国央企更是认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牢记使命主动承担,以实际行动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强国有我”访谈邀请到中国化学十四化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史建明,和我们就这样的话题来分享。
【主持人】史总,首先请和我们介绍下中国化学十四化建。
【史建明】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前身是基建工程兵00811部队,脱下军装集体“兵改工”后落户南京,现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南京市百强企业和总部企业。
50多年来,公司在国资委党委、集团公司党委和南京市建委党委的领导下,凭借昔日军中一流团的铁血军魂,先后建成国内外大中型项目1600余项,逐步形成了做优化工传统主业,打造基础设施、市政建筑、长江大保护、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大型低温储罐、新能源等特色品牌的综合性工程服务公司。
近年来公司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家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号召,一直致力于改变传统石油化工建设模式,积极向化工厂退城入园、提档升级、绿色环保、奉献清洁工厂迈进,参与了国家七大化工产业基地的大型、特大型化工项目建设,比如江苏的连云港石化基地、广东惠州石化基地、福建漳州石化基地。公司的化工传统主业进一步做优做强,为国家化工建设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主持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打乱了经济社会秩序,同时,人们的生产、生活被迫按下“暂停键”。在抗疫和统筹经济发展的双线作战中,央企彰显了特殊的应对力、抗压力和复原力。请吴总和我们介绍下,十四化建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是如何通过党建引领取得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胜利的。
【史建明】疫情期间,公司党委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力投入,克服困难,积极行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和复工复产第一线高高飘扬。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和“军转工”企业,公司项目遍布全国各地,人员流动性大,原湖北籍员工和家属较多,春节期间鄂宁两地走亲访友较多,如果防控不力,就会关系到公共安全和民生安全。为此,公司党委责任在肩,火线动员,极速行动,紧密谋划部署防疫防控。早在春节长假前,公司就提前布置了相关疫情防控措施,进行摸排和思想动员,有效阻止了人员流动。正是有了前期疫情防控的高敏锐度以及早部署早落实和严格的排查隔离措施,特别是注重员工有关疫情防控的思想教育工作和舆情控制工作,再加上各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领导干部更是在危难时刻重任在肩、奋勇在前,才为企业和社会共同营造了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捐赠大厂街道抗疫物资)
(抗疫情志愿服务启动仪式)
疫情防控期间,作为南京江北新区城市党建联盟成员之一,公司党委组织14个基层党组织163名党员踊跃报名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党员志愿者们纷纷在请战书上按上鲜红的指印,无论是气温骤降的深夜,还是突如其来的雨雪,他们都一丝不苟的坚守在自己的站点进行服务和卡点执勤,在帮助驻地社区有效缓解疫情防控压力后,又投身到项目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到4月上旬项目复工率就达到了98%。其次,公司党委在做好自身防控工作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公司和各项目驻地在疫情阻击战中的进展情况。疫情发生后,迅速组织多人、多地、多途径采购防疫物资与生活物资,第一时间向当地政府捐赠口罩、酒精、消毒液等物资,为抗击疫情、共渡难关做出了积极贡献。
【主持人】众所周知,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央企纷纷挺身而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主动投身抗疫一线,充分发挥国家队作用,全力支援保障疫情防控,成为抗疫大会战的重要保障。请史总介绍下,十四化建是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的?
【史建明】疫情期间,公司还高效完成了南京江北新区38个开放式小区的围挡封闭施工民生工程。大厂是中国最早的化工基地,辖区内聚集了诸多特大型、大型企业,总人口达约22.4万人,老旧开放式职工家属小区较多,在疫情期间,流动人口量大、社区难管理的情况就显得尤为突出。鉴于此情况,江北新区启动应急项目,紧急将18个社区,38个开放式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全部进行围墙永久封闭施工,这个紧急任务就落到了十四化建身上。项目点多面广、时间短、任务重,加上疫情期人员组织、物资采购、防控保障难,而且在动员协调后的第二天就要进场,这是驻地政府对十四化建央企担当的重托,更是对公司实力的一次考验。
公司积极组织、协调资源、抢抓工期,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施工进度,在短短三天内,就投入施工人员近300人,40天就完成了38个小区的围挡施工任务。开放式小区转为封闭,隔绝的是疫情,隔不断的是真情。公司履行社会责任,采用全垫资先建设的模式,勇挑重担,冲锋在前,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了小区封闭式围挡的设计和施工工作,收到了当地政府和居民的高度评价,江北新区还特向其赠送了一幅锦旗和一封感谢信。
【主持人】在前面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十四化建是主营业务是石油化工建设。在经济新常态下,央企发展最核心的内容是转型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史总,在这里给我们介绍一下十四化建是如何转型发展,实现高质量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
【史建明】十四化建党委始终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扎实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号召,面对不同发展时期的形势和任务,始终把怎么发展、如何发展作为主题,以改革统揽全局,在探索和实践中,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业务创新、寻求市场开拓,以行业相关多元化和能力相关多元化为两条主线,在巩固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拓展市政、环保、基础设施、房建等领域,催生企业发展新动力。
结合身处江北新区核心地带的地理优势和身为驻地大型央企的品牌优势,公司紧跟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新南京的步伐,积极参与省、市和南京江北新区的建设,抢抓基础设施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机遇,立足南京、辐射周边,先后承建了江北大道城市化改造工程、宁合高速改扩建工程、南京大厂盘城雨污分流工程、浦口区星甸新市镇城市中央湿地公园、浦口延陵路PPP项目、南京市尧红路建设工程、南京江北新区丁解水库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杜圩城市生态湿地公园项目、扬州联发星领地高层住宅小区项目、鼓楼老旧小区除旧出新工程等多项国家和省市重点项目,并拥有了多项知识产权和系列水处理产品及研发专利,形成了多项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成熟施工技术,有力推动了城市和地区发展。
(星甸湿地公园)
其次,在新能源建设领域,公司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优化天然气来源布局,加强管网互联互通,保障气源供应”的重要指示精神,先后承接多台16万立方和22万立方LNG低温储罐,熟练掌握了低温特材焊接技术和内罐气顶升施工技术,积极推进了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的建设。
(江苏滨海液化天然气22万方储罐项目)
2018年,在前期飞跃发展的基础上,公司党委又适时提出“三年五年规划、十年三十年愿景目标”中长期发展战略。围绕做强做优做大总目标,坚持走“业务多元化、布局国际化、能力专业化”道路,通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项目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不断优化经营布局,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实现公司高质量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多元化和差异化发展之路,实现了华丽转身。
【主持人】2016 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由此,“长江大保护”成为基于长江经济带战略而提出来急需完成的一项严峻的任务。史总,请和我们介绍十四化建是如何积极投身到“长江大保护”行动中的?
【史建明】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考察长江时,对长江经济带在坚持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又提出了新要求。
十四化建作为国内水环境治理工程的领先者,积极参与“长江大保护”行动,为改善城市水环境和人居环境贡献力量。公司凭借多年来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水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地处长三角地区、长江沿岸的地理位置优势,成功入选长江三峡联盟成员单位,深度参与到长江大保护工作。作为三峡集团长江生态环保联合体成员,公司先后承建了安徽芜湖市城区污水系统提质增效一二期PPP项目、安徽六安市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PPP项目以及长江沿线的多个水治理项目。
(2018年8月1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与中国三峡签署“共抓长江大保护”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作为习总书记亲自抓的长江大保护项目,公司党委提高政治站位,赋予所承接项目更多的政治使命。面对城市水治理任务重、时间紧、协调难、环境复杂等重重困难,十四化建人充分展现了“敢为人先、敢打硬仗、顽强拼搏”的铁军精神,赢得了业主和监理方的一致好评。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积极引进和创新推广地下管网排查技术,建立环境友好型非开挖修复管网整治方案,在联合体单位中率先完成污水处理厂的移交,打造了公司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品牌形象。近期,公司还在推进南京江北新区长江大保护丁解水库片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十四化建将充分发挥自身在长江大保护领域技术和管理优势,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打造绿色发展长江经济带,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主持人】展望未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上到新台阶,国有经济的市场地位,或将更加凸显出来。作为央企经济的重要成分,请史总简单和我们介绍下十四化建的未来发展规划。
【史建明】一路走来,十四化建在转型升级工作方面已经初见成效。公司将致力于优化经营布局,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实现公司高质量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成为工程精品的制造者,社会责任的担当者,员工幸福的创造者。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扬“铁军”精神,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积极参与南京“四新”行动计划,为推动江北新区大发展,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