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全民国防教育月”余热未散、“公民道德宣传日”如约而至的特殊时节,江苏扬中高新区(三茅街道)于9月20日上午精心组织“国防教育铸魂、道德力量润心”主题道德讲堂活动。辖区居民200余人齐聚一堂,聆听红色故事,感悟身边好人精神,接受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思想淬炼,循着“红色记忆—道德传承”的脉络,共同开启一场兼具家国情怀与文明温度的精神之旅。
回望红色历史,厚植家国情怀
“今天的和平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热血与生命换来的。”活动伊始,一段《“江心跳板” 的战地回声》红色视频,将现场居民带回硝烟弥漫却热血沸腾的峥嵘岁月,让大家在光影中重温历史、感悟初心。随后,茅小宣理论宣讲队成员黄振弢带来《听!二墩港的三次枪声》主题宣讲,以发生在本土的红色故事为切入点,生动讲述家乡大地上的家国记忆。“这‘三次枪声’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让我们读懂‘责任’与‘担当’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道德底色。”现场居民听完宣讲后纷纷感慨,红色故事让国防情怀与爱国精神变得更加具体可感。
聆听模范故事,传递道德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好人’就在我们身边。”活动中,两位身边榜样的事迹分享,让道德的温度直抵人心。李梦丽讲述了“中国好人”陆茂生的故事,尹玉则分享了“江苏好人”孙学芳的日常善举——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日复一日的坚守,在平凡岗位上践行责任,在生活细节中传递温暖。“原来‘好人’不是遥不可及的标签,而是愿意‘多帮一把、多走一步’的普通人。”居民王阿姨的心声,道出了现场许多人的感受。
为让“四礼四德”真正融入生活,活动还在核心环节中穿插多轮互动问答,围绕“文明出行要求”“文明养犬规范”“社会公德基本内容”“日常践行四德的小事”等话题,邀请居民主动参与、积极作答。“骑电动车要上牌、戴头盔!”“遛狗要牵绳,粪便及时清!”“社会公德还包括助人为乐、爱护公物!”居民们踊跃举手、准确应答,工作人员为答对者送上小礼品,在轻松互动中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诵读经典智慧,涵养文明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道德的重要源泉。活动特别邀请“银发阅读”爱好者王榴芳、葛忠良带来经典分享:王榴芳讲述“苏武牧羊”的故事,以古人坚守气节的事迹诠释社会公德的深厚内涵;葛忠良诵读《道德经》经典片段,用跨越千年的智慧引导大家反思修身、提升品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经典说的都是做人的根本。”参与活动的青年居民小李表示,长辈们的分享让自己对传统美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明白在快节奏生活中守住道德底线的重要性。
践行善心承诺,续写文明篇章
本次活动紧扣“全民国防教育月”余温未散、“公民道德宣传日”如约而至的时代背景,巧妙融合爱国主义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两大主题,通过“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讲一段故事、诵一段经典、作一番感悟、送一份吉祥”六个环节,层层递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涵养道德品格。
“9月20日是‘公民道德宣传日’,设立这个节日,就是为了让更多人重视道德建设,让文明成为生活的常态。”蒲奕冉对节日意义的讲解,让现场居民进一步明确了践行道德的责任与意义。活动接近尾声时,大家共同回顾:从红色历史中汲取的家国担当,从模范故事中触摸的平凡善意,从经典诵读中领悟的美德传承,都化作了“从我做起、践行道德”的坚定决心。
“爱国是最大的道德,道德是爱国的基础。”扬中高新区(三茅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道德讲堂将国防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有机结合,既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也是对文明新风的倡导。未来,将持续以多样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四礼四德”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引导大家以实际行动让“道德之花”开遍街道每个角落,让“文明之风”温暖辖区每一位居民,共同绘就一幅文明和谐、崇德向善的生活画卷。(马红玉 朱恩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