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语脉赓续,文绽新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扬州市宝应县,团队以富有地域特色的方言口述史为独特载体,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耐心倾听当地民众的心声与故事。他们用鲜活生动的表达,真实记录下“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宝应县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教育事业持续创新发展等多个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深刻影响。
走进村头巷尾,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团队成员杨欣怡循着乡音与一位老人拉起了家常。当话题聊到生活的今昔对比时,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感慨道:“早先全是土路,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现在柏油马路平平整整;黑灯瞎火的日子过去喽,电灯电话样样有!”这几句质朴无华的乡音,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句句都承载着村民们最真切、最实在的获得感。
从过去雨天泥泞难行、晴天尘土飞扬的土路,到如今宽阔平整、四通八达的柏油马路;从曾经夜晚依靠烛火摇曳照明的昏暗时光,到现在家家户户电灯明亮、通讯便捷的舒心日子,日常起居中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点滴改善,如同温暖的依靠,稳稳托起了乡村长者们安稳幸福的晚年生活,让他们在岁月流转中真切感受到时代发展的温度。
循着阵阵清晰的机器轰鸣声,团队成员来到了当地一家忙碌的汽修厂,车间里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其中一位身着工装的员工热情地迎上来,向团队成员细数着这些年产业发展带来的变化。“现在配件发货快得吓人,前脚下单,后脚就到厂里。”他脸上洋溢着笑容,用地道的方言生动形容着物流的便捷,“搁以前,雨雪天等三四天是常事,客户急得跳脚,我们也跟着犯愁。”如今,随着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公路、铁路形成的运输网络让物流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彻底改变了过去配件运输滞后的困境。而生活环境的焕新更让他赞不绝口:“现在住的小区电梯直通家门口,楼下超市、公园抬脚就到,头疼脑热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看病,日子过得是越来越称心!”物流提速与数字技术赋能的协同发力,不仅让产业运转效率大幅提升,更实实在在地让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品质迈上了崭新台阶,让奋斗的日子充满了获得感与幸福感。
步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园,琅琅书声伴着微风拂过树梢,一位中学生向团队队员分享智慧教育带来的全新体验。“图书馆再不是‘老古董’啦!”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用轻快的方言描述着校园里的变化,“以前找本课外书像大海捞针,翻遍书架也未必能寻到,现在连VR眼镜都能借!”如今,智能借阅系统让她能轻松检索并获取珍贵的地方文献,这些丰富的资料助力她的历史研究课题在年级评比中勇夺桂冠。课余时间,“名师云课堂”随时为她答疑解惑,社区开设的编程班则为她叩开了代码世界的奇妙大门。课堂上更是充满惊喜:数学课上,动态课件让抽象的定理公式“活”了起来,变得直观易懂;借助VR技术,她还能“走”进广袤的沙漠感受异域风光,“逛”遍故宫的亭台楼阁触摸历史温度。智慧教育的悄然浸润,正为宝应的每一位学子开启着更为开阔的认知疆域,铺就着通往成长与梦想的宽广通道。
长者的笑谈中,藏着脚下越伸越远的平坦道路,也映着头顶再未熄灭的明亮灯火,每一句乡音都满是对生活改善的满足;工人的讲述里,既交织着物流车辆往来如梭的产业蓬勃脉动,也浸透着超市公园抬脚即达的便捷生活暖意,平凡话语中尽是日子向好的踏实;学子的眼眸间,则闪烁着云端名师答疑解惑的求知光芒,更藏着VR技术探秘世界的无限可能,青春朝气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这些由不同世代、不同身份的居民用最亲切的乡音娓娓道来的时代故事,看似零散却紧密相连,共同谱写了一曲“路畅、业兴、学优”的民生三重奏。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生活的温度,每一段旋律都彰显着发展的活力,生动绘就了“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惠泽基层的幸福拼图,让发展成果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的日常。
未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语脉赓续,文绽新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带着这份对乡土的热忱与责任,继续行走在广袤的乡野田埂与热闹的市井街巷之间。(通讯员 周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