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社会转型与人口结构变化的大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老年群体因信息相对闭塞、防范意识较弱,成为了诈骗分子重点侵害的对象。在各类诈骗手段不断翻新的当下,如何守护老年人的 “钱袋子” 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的老年人口占比较高,当地老年人面临的诈骗风险尤为突出。在此情况下,南京理工大学扶海反诈宣讲团于7月19日至8月3日期间,赴如东县开展了“银龄防诈科普行动”,在商业街、广场公园及室内店家等地向老年人普及反诈知识。此次活动切实提升了当地老年人对各类诈骗手段的认知与防范能力,为守护老年人的幸福生活贡献了力量。
团队成员行动前合照
项目正式启动前,团队于7月15日开展了全面系统的策划筹备工作。针对如东县老年人口占比高、易成为诈骗分子目标的实际情况,成员们围绕当地高发的诈骗案件类型展开深入研讨,结合老年人信息接收渠道单一、对新型诈骗手段认知不足的特点,明确了宣讲时需重点突出的防范要点和注意事项。为确保宣传内容的权威性与准确性,团队还积极与如东县公安局建立紧密合作,获取了官方整理的反诈知识手册等专业资料,为后续的宣讲工作奠定了知识基础。
团队成员就宣传手册内容展开学习与商讨
反诈宣传手册(部分图)
为有效扩大宣传覆盖面并提升接受度,团队采用了递进的模式开展活动。
7月19日至20日,活动率先从成员居住的小区切入,以邻居亲友为首批宣传对象。团队成员借助熟人关系搭建信任桥梁,用生活化的语言和身边的真实案例讲解诈骗危害,帮助老年人轻松理解反诈知识,初步建立反诈意识。
团队成员向邻居宣讲
7月26日至27日,团队将宣传范围扩展至小区周边广场、公园等场所的陌生路人,通过主动上前讲解、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结合如东县本地发生的典型案例,深入解析诈骗分子的作案特点、话术陷阱和识别技巧,引导老年人警惕各类诈骗套路。
团队成员向过往路人宣讲
8月2日至3日,团队将宣传延伸至“上河印象”“三元世纪城”等商业街的沿路店家,向店主和消费的老年人宣传反诈要点,借助商业场所的人流聚集效应,让反诈信息覆盖更多老年群体,实现从熟人到陌生人、从生活场景到商业场景的全面渗透。
·
团队成员在店家宣讲
为实现反诈知识的广泛辐射和长效传播,团队着力构建“老年人+家属”的联动宣传链。在面向老年人开展集中宣讲、资料发放时,团队成员特意引导他们将反诈知识分享给子女、孙辈等家庭成员,让家属通过转述深入了解诈骗手段与防范技巧,形成家庭反诈互动。活动后期,黄俐姝同学还利用兼职课余时间向学生宣讲,形成 “学生传家长” 的二次传播。这种双向传递模式,既强化了老年人对知识的记忆运用,又借家庭纽带辐射家属,扩大了宣传影响力和覆盖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
团队成员给学生宣讲
团队成员给小朋友们宣讲
考虑到线下宣传存在时间短、范围有限的局限,团队创新构建了“线上+线下”的立体宣传体系。成员精心制作了反诈宣传视频,聚焦案例解析与反诈技巧科普等实用内容,并及时上传至微信视频号等中老年群体较多的短视频平台,借助社交传播触达更多人群。同时引导老年人关注官方反诈公众号,获取最新案例和预警信息,以线上持续跟进巩固反诈知识,实现全方位宣传覆盖。
宣传视频反馈良好
扶海反诈宣讲团在如东县开展的 “银龄防诈科普行动”,聚焦当地老龄化严重、老年诈骗高发等问题,通过权威知识普及,有效提升了老年人反诈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遏制了诈骗案件高发态势。活动着力构建了反诈宣传链,营造了全民反诈氛围,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青春力量。此外,团队在实践中深化了协作,提升了沟通能力,更加深刻体会到公益价值,明白了守护银发群体的责任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