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院“电”亮未来实践团:解码绿色能源 赋能乡村振兴新征程
2025-09-05 14:2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近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工程学院“电”亮未来志愿实践团以“解码绿色能源,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深入中煤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洪福110KV变电站等能源企业,并联合铜山区总工会走进铜山区行知实验学校暑期托管班,开展“企业调研+科普教育”双线实践,以青春之力播撒新能源科技种子,探索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产业探秘:从光伏板到智慧电网的科技实践

实践团首站走进中煤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作为中国中煤“存量提效、增量转型”战略的落地项目,这家成立于2021年的新型能源企业在沛县杨屯镇打造了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储能系统于一体的多能互补基地。在技术人员带领下,学生们实地考察光伏板阵列,通过数据监控平台直观感受单晶硅电池板的光电转换效率。“一块标准光伏板日均发电量可满足3个家庭用电需求!”企业负责人以生动的案例,揭示了新能源规模化应用的现实价值。

在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洪福110KV变电站,实践团聚焦“源网荷储”协同运行模式。作为苏北地区首个“光伏+储能+虚拟电厂”示范项目,该变电站通过智能调控系统实现清洁能源的高效消纳。学生们在工程师指导下参与电力调度模拟操作,深刻体会到新能源发电受天气影响的波动性,以及储能技术与电网灵活调节的必要性。“以前只在课本上见过虚拟电厂的概念,今天终于理解了它在能源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实践团成员郑宇欣在实践日志中写道。此外,企业展示的“采煤沉陷区光伏+农业”立体开发模式,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新能源与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的融合潜力。

科普赋能:动手实验点燃青少年绿色梦想

实践团联合铜山区总工会,为行知实验学校暑期托管班的80余名学生量身定制“新能源科普大礼包”。在“光与能的魔法”课堂上,志愿者以徐州本地光伏电站为案例,通过动画演示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全过程,并指导孩子们动手组装太阳能小风扇。当扇叶在阳光下缓缓转动时,五年级学生小宇兴奋地喊道:“原来清洁能源就在我们身边!”

为增强科普活动的地域认同感,实践团创新融入徐州文化元素。以“彭城新能源故事”为主题,志愿者讲述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治理黄河水患的智慧,类比现代“水光互补”发电技术;通过楚汉争霸典故引入“能源博弈”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替代关系。

协同育人:构建“四链融合”新能源生态圈

此次实践凸显“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特色。中煤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与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将共建校企实训基地,供学生研习,激励学生投身能源技术创新。 “从实验室到产业一线,从课本知识到工程实践,这次实践让我们真正理解了‘双碳’目标的现实意义。”实践团成员胡艺露感慨道。

此次暑期实践是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工程学院深化“三维融合”劳动教育模式的生动缩影。学院通过“技能淬炼+文化浸润+价值引领”体系,已培养出一批兼具技术实力与社会情怀的新能源人才。未来,学院将持续拓展校地企合作版图,为区域能源转型和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助力“双碳”目标与美丽中国建设。(通讯员:李璐璐)

标签:
责编:宁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