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提到“老旧小区”,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总是“脏、乱、差”的画面:车辆随意停放、设施陈旧落后、管理几乎缺失……这些“老年病”一度深深困扰着栖霞社区新世纪小区的居民,让原本应是“安居”的家园成了“忧居”之地。
然而,一场从内到外的“美丽蜕变”正在悄然发生。如今,走进新世纪小区,整洁的环境、井然有序的公共空间,以及居民脸上洋溢的笑容,无不诉说着这个小区正在上演的生动“变形记”。
告别“飞线”危险,迎来“安心”充电
针对小区普遍存在的“飞线充电”、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问题,社区党委积极组织退休党员志愿者深入网格,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在反复现场勘查与测量的基础上,社区综合考量便利性、可行性与安全性,推出了一系列扎实举措:在每个单元一楼科学加装安全栏杆,从物理层面杜绝电动车入楼停放;量身定制电动自行车棚改造方案,将原来被个别住户占用并封闭的车棚,改建为配备智能充电装置的公共车棚,切实保障充电安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原车棚区域还增设了一间活动室,供居民日常休闲娱乐使用。
(图:车棚改造前)
(图:车棚改造后)
划出“规矩线”,停出“新气象”
“以前回家就像‘抢车位’,邻里之间常因停车闹矛盾,连消防通道都被堵得水泄不通。”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社区党委通过座谈会、居民大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并采取以下措施:
将楼栋南侧24个公共车位纳入统一管理,重新施划清晰标识标线;充分利用党建为民服务资金,安装智能识别道闸与安防监控系统,实现车辆规范化管理,并优先满足本楼住户需求;在楼栋北侧入口设置活动桩、禁停标线及消防通道标识,严禁车辆占用,确保生命通道畅通。
“设施+管理”同步提升,持续优化服务
社区还持续推进设施改造与管理升级:对露天垃圾分类点实施标准化封闭改造,有效解决垃圾散落、异味和雨水冲刷导致的二次污染;为每个单元更换安装新门头灯,提升夜间归家安全感; 在实现公共区域监控全覆盖的基础上,在楼栋前后盲区补增10个高清摄像头,并安排秩序维护员24小时巡查,显著提升小区安防水平。
下一步,栖霞社区党委将继续通过入户走访汇集民意、倾听民声、凝聚民智,联动多方资源,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持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共管”治理机制,扎实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落到实处,真正让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家门口不断升级。(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