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点绿成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江苏省溧阳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开展以考察智慧农业技术应用情况为重点的实地调研,旨在了解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探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青年智慧。此次调研聚焦物联网水质监测系统、无人机精准作业及电商助农模式等核心环节,团队通过参观多个区域系统了解相关情况,并与园区人员展开交流。
园区介绍
溧阳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以"稻米+青虾"为主导产业,是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区。园区采用"一心一核、一带四区"功能布局,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三品一标核心示范区等功能区。示范园重点推广无人机植保、激光驱鸟、秸秆覆膜等现代农业技术,打造优质粮油示范体系。园区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示范样板。
生态渔业:智能养殖让青虾住进“科技房”
来到生态渔业示范区,跟随讲解员的介绍,科技感扑面而来——立杆式水质监测系统宛如"水体检员",24小时紧盯PH值和溶解氧变化;无人机摇身变成"空中饲养员",将饵料精准投送至每个点位;激光驱鸟器默默守护着这片水域,既驱赶飞鸟又不扰民;尾水经过以“水草、河蚌”等生物多样性综合防控的过滤系统"沐浴更衣",实现绿色循环养殖。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让养殖户们实现了"一部手机管鱼塘"的智慧养殖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养殖效率,更让每一尾青虾都能在最佳环境中健康成长。
图为园区讲解员为团队成员介绍生态渔区的新技术。王旭东 供图
智绘农链:科技赋能的现代农业全流程探索
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完整体验了从种植到加工的智慧农业全流程。从水稻田的无人机精准作业、可降解秸秆覆膜技术应用,到蔬菜大棚的环境智能调控与“玉秀二号”水果黄瓜采摘,再到智能分拣中心的自动化处理,同学们亲身参与每一个环节,深刻感受到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如何重塑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这种"基地种植-智能管理-精准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更保障了农产品质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科技方案。
图为讲解员带领团队成员采摘“玉秀二号”水果黄瓜。王旭东 供图
绿野算法:树头岗的昆虫奇缘与瓜田丰收
乘坐观光车,团队成员来到树头岗村,深入体验了生态农业的多元魅力。作为溧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示范点,该村通过“景、村、产”融合模式,将昔日的荒草地转变为集观光、科普、生产于一体的生态示范区。同学们首先参观了昆虫园,了解蜜蜂、螳螂等益虫在生态循环中的作用,并观摩“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技术,感受绿色农业的创新实践。随后,团队成员跟随讲解员学习如何通过瓜纹判断成熟度,并亲手采摘西瓜,体验现代农业的精准管理。
图为团队成员在树头岗生态村参观。王旭东 供图
“数”说新农:直播电商引领农产品出村进城
在产业园电商直播中心,团队成员实地考察了直播带货的完整流程。通过参观电商培训教室、农产品展示区和直播间,团队系统了解了电商助农的运营模式。同学们亲身体验了直播带货环节,学习产品介绍、互动话术等实操技巧。数据显示,电商渠道有效拓展了农产品销售半径,提升了品牌影响。这种新型销售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产品流通方式,也为农户增收提供了新路径。团队成员通过实践认识到,电商直播需要结合产品特色和专业运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团队观看了产业园区宣传片,并与相关负责人就园区的发展现状、技术应用及未来规划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为讲解员向团队成员介绍电商助农的运营模式。王旭东 供图
从智能渔场到电商云端,溧阳的实践揭示:乡村振兴需要“硬科技”与“软实力”双轮驱动。南航学子在这场田野课堂中,既触摸到时代脉搏,也坚定了用专业所学“电”亮农业未来的决心。未来,我们将继续做智慧农业的“译码者”,让青春在乡土中绽放绚丽之花!(通讯员 齐石佳 姚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