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导师带领学生“行读中国”
2025-08-18 15:2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井冈山之所以能成为‘革命胜利的起点’,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有机结合,也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魂脉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这便是‘实事求是’的智慧!”在龙江书院,本科生成长陪伴导师王一成老师以一堂实境思政课,带同学们与当年红军研习班的学员,来了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井冈山,“哲学+”实践团成员们深夜围坐研讨、重走红军挑粮小道、学习编织草鞋、走访当地百姓,开启为期9天的“井冈情,中国梦”专项行动。

为了提升对00后大学生的思政引领力,这个暑期,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继续深入实施“走进百城千村万户工程”实践育人项目,鼓励成长陪伴导师们发挥专业特长,以问题为导向成立实践团,将讲理、融爱与力行贯通。在同吃同住同行中,老师与学生、本硕博学生、跨学校之间携手育人,在开放而真实的环境中打开新视野、获得真知识。

‌“经济协作是表象,文化认同才是内核。”为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带蕴含的民族团结基因,探寻党建引领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姚剑文老师指导、陪伴同学们沿着大运河江苏段进行实地调研、文化体验、史料研习。14天的行程,实践团用脚步丈量出深刻认知:‌“大运河是历史的河,更是未来的河。它教会我们,团结不是口号,而是像运河一样——汇聚涓涓细流,终成浩荡之势。”

“要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把琐碎的东西整合起来,让我们有问题意识,拓宽视野,了解人间百态。”炎炎夏日,刘向东老师作为成长陪伴导师,带领学生走进五个典型社区、深度访谈基层干部、群众二十余人,深入探寻老年人随子女迁徙背后的生存现状与情感世界,探究如何让“银发浪潮”的民生关怀真正落到实处。

“永远向上而又双脚踏地,找到你心中的高地!” 袁苑老师在带领南澳商业街改造实践团躬身调研时,引导同学们握住研究的“三板斧”——提炼概念、建构论点、验证论点,为同学们打开科研实践的新思路,坚定“‘行’在路上,‘走’入万家”的信心。“非常感谢袁老师带我领略了奇妙的科研世界,不仅教会我做学问的方法,更指引我为人处世的道理”学生窦娄蕾如是说。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院搭建平台、策划支持、全程服务,驱动更多成长陪伴导师们抓住暑假黄金期,在陪伴中引领,在实践中育人,指引青年学子扎根中国大地,领悟思想伟力,赓续精神血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毕业后以志愿者身份奔赴基层一线,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标签:
责编:宁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