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河畔,晕染千年——北京科技大学蓝缕匠心实践团探寻蓝印花布非遗魅力
2025-08-12 10:0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蓝印花布,古称药斑布。《古今图书集成》中记载:“药斑布 —— 以布抹灰药而染青,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诗词各色,充衾幔之用。” 这一源起秦汉、繁荣于宋元的布料,至明清之际已在民间广泛流行。《光绪通州志》亦有相关记载:“种蓝成畦,五月刈曰头蓝,七月刈曰二蓝,甓一池水,汲水浸入石灰,搅千下,戽去水,即成靛,用以染布,曰小缸青。” 清晰呈现了蓝印花布的传统制作流程。

2025 年 7 月 23 日,蓝缕匠心三下乡实践团的同学们走进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的蓝印花布博物馆。博物馆北侧,古法晾晒的蓝印花布在濠河微风中轻拂,靛蓝色的素丝随风摇曳,仿佛承载着千年时光沉淀的典雅韵味。

蓝印花布博物馆北侧晾晒的蓝衣花布

蓝印花布博物馆中的木造织机

步入馆内,各式工具与琳琅满目的蓝印花布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木造织机、缸中靛泥、锤拓木槌、青石印板,以及细致入微的蓝印花布版《清明上河图》、以蓝布装饰的仿古卧室等,让同学们深刻领略到蓝印花布艺术的独特魅力与传承价值。

蓝印花布博物馆中的青石印版等工具

与现代热门电影中形象结合的创新蓝染纹样

蓝印花布版《清明上河图》

蓝布装饰的仿古卧室

2025年7月24日,蓝缕匠心实践团的同学们有幸邀请到了蓝印花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倪沈健老师并进行了深入采访。实践团在倪老师的讲解与引领下,深入了解了蓝印花布制作的全过程,感受了这一传统技艺的博大精深。

倪沈键为同学们讲解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

访谈中,倪沈键老师以严谨的学术态度与深厚的艺术修养,向实践团成员阐述了蓝印花布艺术的独特魅力与传承价值。他介绍,蓝印花布艺术曾一度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经包括他在内的众多手工匠人的坚守传承与发扬,加之冯骥才、韩美林、常沙娜等海内外艺术家的认可与协助,如今已重焕生机。他强调,蓝印花布艺术不仅是南通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深感责任重大,将全力推动蓝印花布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针对蓝染技术现存的问题,倪沈健老师对同学们提出期望,希望大家能从改进防染浆、创新改造纸板材料等方面入手,助力蓝印花布艺术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同学们纷纷表示,将运用所学专业技能,为蓝印花布非遗的传承与发扬贡献力量,并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积极投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事业。

标签:
责编:宁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