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困境儿童网络安全教育缺失困境,切实提升困境儿童的网络安全意识与网络素养;2025年7月,泰兴市青竹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依托“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创新推出“数字护航”网络安全自护教育小组。通过沉浸式游戏教学、社会化情景模拟等六大主题课程,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儿童85人次,助力儿童建立“网络风险防火墙”。
契约共建,激活自主意识
首节活动以“你划我猜”破冰游戏消除陌生感,引导儿童自主制定小组契约。社工通过“重复提案鼓励机制”,如“大胆说出,不考虑重复”,激发儿童规则共建参与率100%,首节形成可视化行为公约。
游戏化教学,破解知识壁垒
第二节小组活动,“击鼓传花”游戏中引入网络安全快问快答;角色扮演环节,儿童对昵称"超级小明"的哄笑声,反映出隐私边界意识的萌芽。
第六节小组活动,“就不这样做”反向指令游戏训练儿童的应变能力,激活了儿童参与热情。社工结合“网络安全小侦探”案例推演,引导组员对网络诈骗问题进行讨论回答,结合网络安全主题贴纸的奖励,增强儿童防诈骗识别准确率。
社会化情景,赋能深度认知
第三节小组活动,社工设计“隐私大风吹”主题游戏,让儿童理解网络中隐私保护的重要性。结合弱密码诊断、社交平台隐私开关模拟等核心开关,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实操技能,提升儿童数字环境中的隐私保护意识与能力。
第五节小组活动,社工引入“破碎的小心心”游戏,引导儿童合作拼接网络欺凌故事卡片,鼓励儿童积极讨论、提出应对方法,如鼓励、倾听、保存证据等,构建“支持网络”。
时间管理,解锁健康生活
第四节小组活动,社工聚焦儿童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主题,引用《小明一周时间表》真实案例,引导组员分组协作排序,亲手调整沉迷时段,重点指向网络沉迷导致的眼睛疲劳、学业受影响、健康问题及家庭矛盾等负面影响;促使儿童认知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的危害,强化时间管理意识。
目前,“数字护航”小组已覆盖“网络信息安全”“网络合理使用”“识别网络诈骗”“网络欺凌有效预防”等六大主题课程,通过个人信息网络保护、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等环节,引导组员契约制定强化规则意识。结合契约共建强化规则意识、案例推演深化风险认知、实操训练、提升防护技能等多元方法,有效激活了困境儿童的自主参与热情,显著提升了其网络安全风险辨识能力及自我保护技能。 (戴晓慧、杨琴、叶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