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跨区域劳务协作,助力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就业,7月21日至7月25日,镇江市丹徒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赴辽宁省朝阳市、铁岭市等地参加“相约福地 就在镇江”劳务协作系列活动,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形式,进一步拓宽劳务合作渠道,开展跨区域精准匹配、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劳务品牌联合打造等创新举措,促进两地人力资源高效对接,搭建起横跨江苏和辽宁的就业“连心桥”。
镇江市丹徒区人社部门精心组织,赴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辽宁省朝阳市、铁岭市开展劳务对接。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签订合作协议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劳动力资源状况和企业用工需求,实现精准对接。通过跨省协作,吸引辽宁籍务工人员来丹徒就业,着力为企业解决“技工难”问题。
7月21日至22日,与辽宁省朝阳市人社部门开展座谈并续签劳务协作协议,通过参观考察代表性零工市场、劳动技工学校运营模式、并深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西大营子镇进行精准对接。
7月23日至24日赴铁岭市,与当地人社部门开展座谈,调研银川区居然社区舒心就业站点创新实践,深入对接铁岭县劳动力资源,并参观学习辽宁工程职业学院、铁岭县零工市场,与铁岭县人社中心工作人员开展座谈。
在辽宁两地劳务协作对接座谈会上,朝阳市、铁岭市人社部门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当地的产业结构、企业用工需求以及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希望通过与镇江市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输送渠道。双方围绕如何加强劳务信息共享、完善劳务服务保障、开展技能培训合作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并达成了多项合作共识。双方将利用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在劳务对接、技能培训、有组织输出等方面加强合作,未来让越来越多的辽宁群众靠着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增收。
本次辽宁之行旨在开辟朝阳、铁岭新阵地,进一步织密镇江在东北地区的劳务协作网络。通过深入一线精准匹配全市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优质岗位需求,并着力拓展与他市零工市场、基层就业服务站、职业院校的合作渠道,构建多元化人力资源引进体系,特别是强化技术技能人才储备,一系列劳务协作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当地求职者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也为企业解决了用工难题,为镇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从东北黑土地到东海之滨,劳务协作的纽带正将江苏和辽宁紧密相连。正如一位人社干部所说:“我们搭建的不只是岗位对接的桥梁,更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快车道。”随着“技能提升+权益保障+产业协同”的全链条模式不断完善,这场跨越山海的就业协作,正在书写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未来,镇江市人社部门通过与劳务输出省份共享招聘信息、举办品牌招聘活动、设立劳务引进工作站、引导人才跨省招工等举措,持续打造“相约福地 就在镇江”劳务协作品牌,提升镇江招工企业在中西部劳务输出省份的知名度。不断拓展劳务协作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两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为更多劳动者创造美好的就业前景,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劳务协作系列活动成效显著,为镇江市与辽宁两地搭建了更加紧密的就业桥梁。下一步,镇江市丹徒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将梳理对接成果,组织优质企业赴协作地开展招聘活动,不断完善协作机制,优化服务保障,推动劳务协作从“单次输送”向“长效共赢”升级,推动更多劳动力来镇就业,实现互利共赢。在这场横跨千里的就业攻坚战中,政府、企业、劳动者正携手书写着“稳就业、促共富”的时代新答卷。(陆静 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