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硬件产业迈入万亿级规模 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
2025-07-18 15:17:00  来源:日照新闻网  
1
听新闻

2025年7月,最新行业研究数据显示,我国AI硬件产业已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AI硬件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AI硬件(不含手机和汽车)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1.1万亿元,较2024年的9718亿元增长13.4%,标志着我国AI硬件产业正式迈入万亿级规模时代。

从市场结构来看,AI硬件应用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发展特征。在消费端领域,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接近1200亿元,其中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产品增长显著;智能家居产品持续普及,智能安防、家庭娱乐等细分市场规模达到370亿元。在公共服务领域,各类智能终端设备应用规模超过6000亿元,其中质检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等工业级应用产品表现突出,为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技术渗透方面,AI与传统硬件融合程度正在不断加深。报告显示,在家电领域,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等产品的AI技术应用率已达90%;视听类产品中,AI电视渗透率突破70%,具备画质增强、内容推荐等智能功能;厨房电器AI应用率超过30%,支持智能烹饪等创新功能。在IT数码产品中,智能平板等设备的AI技术应用率超过75%,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AI应用率更是高达85%。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AI硬件发展呈现出几个显著的新特点:首先是交互方式更加自然化,语音识别、手势控制等新型人机交互技术正在快速普及;其次是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从单一设备智能向多设备协同智能演进;再者是技术实现更加高效化,低功耗解决方案备受市场青睐;最后是智能体验更加隐形化,许多AI功能需要深度使用才能充分体会其价值。

专家分析指出,AI硬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在技术层面,大模型等AI核心技术的突破为硬件智能化提供了基础支撑;在应用层面,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智能化需求持续释放;在产业层面,上下游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表示,AI硬件的发展正在经历从"功能叠加"到"体验重构"的转变过程。

从区域发展来看,长三角、珠三角等制造业发达地区在AI硬件产业化方面走在前列。以上海为例,当地已形成从芯片设计、算法开发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同时,中西部地区也在加快布局,成都、西安等城市在特定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展望未来,随着AI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我国AI硬件产业有望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未来五年该产业将保持15%-1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这不仅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关注的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AI硬件产业也面临标准不统一、隐私保护等挑战。相关部门正在加快制定行业标准,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业内人士建议,企业应更加注重核心技术研发和用户体验提升,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倪睿婷)

标签:
责编:宁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