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桥立山河铸铁志 研途筑梦守初心
2025-07-14 10:17:00  来源:日照新闻网  
1
听新闻

为淬炼专业信仰,弘扬科学家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在考研攻坚期为考研学子注入精神动能,7月10日,江苏大学“桥见未来”社会实践团队在“e研为定”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刘波涛老师的带领下,赴镇江市丹徒区茅以升纪念馆开展“桥立山河铸铁志,研途筑梦守初心”专项社会实践活动。来自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的学子们,在桥梁巨匠茅以升先生的人生坐标中,感悟“造桥炸桥,皆因爱国”的赤子之心,于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坚定“交通强国”的考研志向与使命担当。

图为团队成员在桥梁模型前的合影。曾锋供图

桥梁丰碑:一座纪念馆里的民族脊梁

茅以升纪念馆伫立于润扬大桥公园内,白墙黛瓦的建筑宛如一座跨越时空的精神之桥。馆内千余件珍贵手稿、历史照片与工程模型,全景式展现这位“中国现代桥梁之父”的传奇人生。

团队成员驻足于钱塘江大桥专题展区前,讲解员动情讲述1937年的悲壮一幕:为阻日军南侵,茅以升亲手炸毁自己耗时925天建成、仅通车89天的钱塘江大桥。离场时他在桥墩写下“抗战必胜,此桥必复”八字,其心如铁。1953年,他亲自主持大桥修复,实现“不复原桥不丈夫”的誓言。这份“建桥为救国,毁桥亦报国”的抉择,令学子们肃然动容。

图为实践团成员聆听钱塘江大桥历史。曾锋供图

星耀苍穹:从“奋斗桥”到“茅以升星”

展厅一角陈列着茅以升幼年临摹的《清明上河图》虹桥图样,少年立志“将来要造最结实的桥”。1916年他以全国第一考入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仅一年获硕士学位,其论文《框架结构的次应力》被学界命名为“茅氏定律”。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展区,团队成员触摸着1:100的钢梁模型,惊叹于他首创“大型管柱钻孔法”,解决长江深水施工难题,使“一桥飞架南北”提前两年贯通。更令人瞩目的是展柜中那颗编号为18550的小行星证书——199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其命名为“茅以升星”,象征其科学精神永耀寰宇。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茅以升星”轨道示意图。曾锋供图

血铸沉箱:深水之下的生命礼赞

“您可知沉箱法背后有多位工人的牺牲?”讲解员指着黑白照片中巨大的气压沉箱,讲述钱塘江桥基施工的惨烈。江底流沙险恶,工人需在高压沉箱中作业,多人因氮麻醉殉职。茅以升日夜守在现场改进工艺,亲撰祭文:“桥成之日,当以诸君之血,永奠基石!”交通工程专业学生顾永琪含泪记录这段历史:“课本上的‘沉箱法’三个字,竟承载着如此沉重的生命之托。这让我明白,工程师的图纸背后是家国责任!”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钱塘江大桥建造历史。曾锋供图

研途明灯:在历史坐标中校准青春航向

对正处于考研冲刺期的大三学子而言,此行更是一场精神赋能之旅。交通运输专业钟萌萌同学在茅以升的学习笔记前驻足良久:“先生赴美留学时每天学习16小时,笔记精确如工程图纸。相比他的时代,我们备考的辛苦何其渺小!”随即,刘波涛老师现场开起“移动思政课”:“茅老用一生证明,国之所需即我之所向。你们选择交通专业深造,正是对‘e研为定’工作室‘研途锚定报国志’理念的生动践行!”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茅以升生平事迹及分享感悟。曾锋供图

桥见未来:以青春之我筑强国之路

离馆前,全体成员在刻有“人生征途,桥梁以渡”的纪念墙前庄严宣誓。这句茅以升在钱塘江大桥竣工时的宣言,穿越86年时空依然震耳发聩。“他炸毁的是钢筋水泥,挺立的是民族气节。”队长韦笑的总结引发共鸣,“我们考研不仅为学历提升,更要像茅老那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暮色中的润扬大桥车流如织,金辉勾勒出巨型斜拉索的剪影。这座应用茅以升理论建造的世纪工程,仿佛在诉说:每一代人都要架设属于自己的桥——或跨越学术天堑,或连通复兴梦想,桥的彼岸永远矗立着中国。

图为团队成员在纪念墙前的合影。曾锋供图

当考研焦虑遇见历史丰碑,浮躁被深沉的信仰涤荡。茅以升用一生诠释:真正的桥从不在水面,而在人心——那是知识铸就的脊梁,是危难时宁折不弯的骨气。今天,交通学子在纪念馆触摸的不仅是冰冷的展柜,更是一个民族向科技巅峰进发的精神缆索。当“茅以升星”在天际闪烁,新时代的“造桥者”们已然整装:以笔为桩,以书为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江河之上,筑起一座又一座通向未来的钢骨长虹!(江苏大学“桥见未来”社会实践团队)

标签:
责编:宁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