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目寻踪”生态调研实践团赴天目山开展调研活动
2025-07-10 09:12:00  来源:咸宁新闻网  
1
听新闻

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6月21日至29日,江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目寻踪”生态调研社会实践团前往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为期9天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调查实践活动。

第一站,“天目寻踪”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了天目山自然博物馆,深入了解这片神奇土地的生态知识。踏入博物馆,队员们首先被第一展厅的多媒体展示所吸引。沙盘模型上,天目山保护区的地形地貌、功能分区一目了然,专题纪录片生动呈现出保护区的四季风貌,特色古树名木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走进第二展厅,陈列的岩石、化石、土壤标本,以及昆虫、鸟类实体标本,让队员们对天目山的地质与生态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在第三展厅,大型兽类和鸟类的栖息场景被逼真还原。第四展厅的浸制植物标本和植被分布沙盘,展示了天目山独特的植物多样性。最后来到第五展厅,保护区的科研与保护成果琳琅满目。荣誉奖章、学术出版物、树木年轮以及“天目山舰”模型,彰显着保护区多年来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努力与成就。队员们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身生态保护事业的决心。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全球同纬度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常绿阔叶林,不仅是重要生态屏障,更是珍贵的生物基因库。实践团队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平衡”主题,在保护区科研人员指导下,通过样线调查、标本采集、相机拍照等方式,对区域内的植被分布、植物种类鉴定、鸟类活动及昆虫多样性、微生物采集鉴定展开系统记录。

实践团还开展了传统非遗文化——植物拓染实践。通过选取形态独特的叶片,通过敲打让叶绿素在素布上留下脉络痕迹,在某片天目山特有的蕨类叶片拓染作品旁,成为兼具科学记录与美学价值的纪念品。

活动后期,团队梳理调研数据,聚焦踩踏植被、垃圾污染等问题研讨解决思路。分组撰写生态保护建议,经整合完善后提交保护区管理部门,为优化生态保护举措、促进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实践团成员表示,通过实地调研,专业知识得以深化,生态保护责任感愈发强烈。据悉,后续团队将持续总结成果,推动生态调研与保护长效化,以青春之笔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篇章,响应“实践育人”号召,让青春在守护自然中闪光,为生态保护注入高校青春动能。

标签:
责编:宁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