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欧美在传统能源与氢能转型间权衡时,中国已将氢能定位为‘零碳时代石油’,争夺起下一代能源体系定义权。202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施行——氢能首次以“国家战略能源”身份被纳入法律体系,标志着这块绿色清洁能源正式肩负起重塑中国能源格局的使命。然而,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氢气的运输始终是一道技术高墙。氢气分子量小、易泄漏、且对管道的气密性和强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其中,传统钢管在长期接触高压氢气时极易发生“氢脆”现象——氢原子渗入金属晶格,导致材料韧性骤降、强度减弱甚至引发开裂,造就重大安全风险。因此,在解决碳中和命题的热潮中,氢能运输成为广泛关注却少有破局者的“卡脖子”难题。
而柔性复合材料管道凭借其高分子内衬层优异的抗渗透性与抗氢脆性能,结合高强度纤维提供所需承压能力,正成为突破氢气运输瓶颈、保障大规模安全输送的关键技术方向。
正道海洋秉持着“筑牢氢能安全运输基石”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不可或缺的能源运输管道。自2022年起,正道海洋通过深耕柔性管道设计制造技术并且整合地方政府产业支持等多方位资源正式启动对氢气输送管道核心技术研发,针对氢能特性攻关管道设计与传输工艺,致力于打造安全可靠的氢气输送管道,为能源运输关键环节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同时,正道海洋通过与中国石油大学、特嗨氢能检测(保定)有限公司展开合作,从材料层面深入研究氢环境下的分子行为、老化机制及结构响应特征,确保了每一款柔性管道在安全性、耐久性与经济性上的最佳平衡。至当前研究周期,正道海洋已成功研制了用于氢气输送增强热塑性塑料复合管,并已掌握多项关键核心技术,部分成果成功填补国内空白。
目前,正道海洋已完成多型柔性输氢管道的研发与性能验证工作,并在多个领域实现初步落地应用。公司依托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建成的国内首个10MPa输氢管道综合测试平台,开展了DN50和DN80输氢管10MPa实际工况的适应性评价试验,利用管道在线氢气渗透测试仪器及氢敏胶带等设备与工具,对管材及接头的氢气渗透性进行实时监测。
同时还对管材快速卸压稳定性及与氢气介质相容性等关键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充分验证了该输氢管道具有稳定的工艺结构和优异的抗氢气渗透性,接头具有良好密封性和安全性,具备在实际工况下长期输送氢气的能力,为高压氢气长距离输送提供了关键保障。
在行业标准制定方面,正道海洋作为氢能管道领域的团体标准起草和国标参编单位之一,不仅牵头制定了T/SHPT 108—2024《氢气输送用增强热塑性塑料复合管》和T∕CAOE《海底输氢柔性复合管》两部团体标准,还参与了国家标准20243274-T-607《氢气输送用塑料复合管》和T/SHPT《柔性输氢管道的性能测试与适用性评价》等多项输氢管标准制定。
现阶段,正道海洋柔性输氢管已在多个绿氢制取基地、风光氢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氢能港口补给系统中部署,具备管线可盘卷、安装便捷、维护成本低、适应复杂地形等显著优势,成为突破传统刚性钢管局限、实现中长距离氢气安全高效运输的关键载体。
面向未来,正道海洋将继续深化氢能战略布局。一方面,正道海洋将持续加大投入,主导构建覆盖陆上、海底及掺氢场景的下一代非金属柔性输氢管道标准体系;另一方面,也将持续推动核心材料国产化替代与智能化管道监测平台的建设,助力我国构建“可再生能源制氢—高效安全运输—多元终端利用”的氢能闭环生态。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