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大学学子在2025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选拔赛中,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由公共管理学院张雅涵同学带领的团队,提出了“银龄互助圈+:AI驱动的社区养老协同治理创新计划”。该项目直击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痛点,巧妙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制度创新,为社区养老协同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新模式,为应对全球“银发浪潮”贡献了湖大学子的智慧。
眼下,我国养老资源供给问题严峻,分布不均、供需错配等现象屡见不鲜,传统“时间银行”制度虽有代际互助之效,却也存在激励不足、可持续性差等短板。湖南大学团队另辟蹊径,构建起“技术赋能制度创新 - 制度重塑治理效能”双向驱动机制,以AI技术为突破口,推动养老服务资源高效整合与动态调度。项目在技术融合上,整合政务数据、健康监测与地理信息,搭建AI驱动的时空预测模型与动态调度系统,实现养老服务需求的精准匹配,有效降低跨部门协同成本;在机制协同上,首创“政府补贴+企业反哺+保险衔接”生态,推出“时间币”与长期护理保险兑换机制,为养老服务注入新动力;在模式推广上,以社区为单元设计数字化、标准化服务流程与政企社协同框架,为全国老龄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项目在社会价值上成果斐然,通过AI算法优化供需匹配,理论上能够有效缩短服务响应时间,提高服务效率,让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从中受益;预计为失能家庭年均节省超万元支出,有效减轻政府养老财政压力;构建的“服务储蓄 - 消费激励”闭环,激发了青年参与养老志愿服务的热情,重建社区互助文化。据团队测算,若模式推广,有望成为我国应对老龄化的“底层基础设施”,推动养老服务从“被动保障”向“主动享老”转型。
在人才培养层面,项目融合计算机科学、公共管理与市场化运营,为跨学科人才培养搭建实践平台。团队成员在方案设计、技术开发与政策模拟中,掌握了从构想到落地的完整链条,提升了数据驱动决策与跨界协作能力。指导教师谭海波教授评价道:“项目兼顾技术创新与制度设计,平衡公共利益,彰显公共管理学科的社会责任。”
在商业化探索中,“时间银行”与保险、零售企业联动,推出“时间币消费直通车”,志愿者可凭服务时长兑换保险折扣或商品,增强用户黏性的同时激活“时间币”流通。
目前,项目正深化技术模块,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三权”分置,构建中央与地方协同的“双链治理”机制。张雅涵表示:“我们致力于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方案,为全球老龄化治理贡献智慧。”该项目不仅展现了湖大学子的社会担当,更为破解老龄化难题提供了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的双重样本,未来可期。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它有望成为社区养老协同治理的典范,为众多老年人带来福祉。(王佳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