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政教育之光照亮高技能人才成长之路
2025-04-22 17:2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近日,民政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民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将养老护理员、殡仪服务员等民政领域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培养体系。这一政策不仅回应了老龄化社会与民生服务领域的迫切需求,更折射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鲜明价值导向——德技并修,家国情怀。

当今社会,大学教育常被质疑与社会脱节,尤其在就业季,这种声音尤其响亮。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需深刻认识到:必须引导大学教育走出“象牙塔”,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肩负起自身使命,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以思想引领赋能人才成长,为社会输送不仅是技艺精湛的“大国工匠”,更是心怀家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技能英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传统职业教育往往陷入“重技术轻人文”的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技能人才职业认同感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此次《意见》明确提出“畅通高技能人才向管理岗位流动”“推动技能等级与职称评审贯通”,实质上是对人才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重新审视育人定位:技能教育绝非简单的技术传授,而是价值观塑造、创新能力培养与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有机统一,只有将思政教育嵌入技能培养全链条,才能破解人才“技能强、精神弱”的困境,真正实现“德技并修”。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激发内生动力。《意见》强调“强化薪酬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但物质激励之外,更需精神价值的引领。思政教育的核心任务,正是帮助青年树立“劳动创造幸福、技能成就未来”的人生观。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技能与亿万民众的福祉紧密相连时,他们的职业追求便不再局限于个人的“职业天花板”,而是升华为服务社会的“责任新高度”。

《意见》提出的“新八级工”制度与职称评审改革,对高校育人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打破校企壁垒,创新育人模式,让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车间,从理论渗透至实践。江苏省作为职业教育大省,近年来推动的“产业教授”制度便是一个生动的例证。企业技师走进课堂传授实操经验,思政教师深入车间解读产业政策,这种双向奔赴实现了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民政高技能人才政策的出台,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高校思政教育应把握时代脉搏,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培养更多“脚下沾泥土、心中有信仰、手中有绝活”的新时代技能英才。教育之根本,在于铸就兼济天下的情怀,唯有如此,方能让技能人才在服务民生中实现人生价值。(作者:江苏师范大学 李妮妮)

标签:
责编:宁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