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活化历史文化遗产,南唐二陵景区以“春色踏韵”为主题,联合南京大学校友总会金陵艺文社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踏青拓印文化体验活动。活动吸引了近百名南京大学校友及家属携子女参与,以“踏青+非遗”的创新形式,在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中感受生命律动,赓续文化根脉。
以古为媒:历史与节气的双重共鸣
清明节承载着“祭祖追思”的庄重与“踏青迎春”的欢愉,而南唐二陵作为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发掘的最大最古老的帝王陵寝,承载着南唐文化的厚重底蕴,恰为这一传统节日提供了独特载体。南唐二陵不仅是江南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文明绵延的见证。希望通过‘清明+非遗’的创新形式,让游客在踏青中感知历史,在体验中传承文化。”
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参与者步入南唐先主李昪钦陵与中主李璟顺陵,通过墓室壁上的鲜艳彩画以及墓顶上绘制的彩色天像图,更好地解读了南唐时期的艺术表达;从陵墓建筑中榫卯结构的精妙设计,窥见千年前匠人对自然与生命的哲学思考。这场文化导览不仅串联起历史与当下,更成为后续非遗实践的审美启蒙。
以春为媒:踏青与非遗的创意融合
如果说历史导览是“知”的沉淀,那么踏青采摘与植物拓印则是“行”的实践。在景区春意盎然的园林中,孩子们手持竹篮,与父母一同采摘樱花、海棠、蕨类等春日植物,观察叶片脉络与花瓣形态,感受生命萌发的自然韵律。
非遗拓印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金陵艺文社特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示范植物拓印技法,参与者以素绢为纸、木槌为笔,将春日植物的天然纹路拓印成画。一位校友家长感慨道:“孩子第一次知道,一片叶子、一朵花也能‘讲述’千年前的故事。南唐砖雕的忍冬纹、卷草纹与现代植物拓印的结合,是历史与当下的奇妙对话。”
传承为魂:以亲子互动激活文化基因
活动设计紧扣“家庭参与”与“代际传承”。孩子们在父母的协助下完成拓印作品,部分家庭更将南唐二陵的建筑纹样与植物图案叠加创作,形成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美感的艺术画作。这种‘手作+历史’的体验模式,让文化传承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孩子不仅是学习者,更是文化再创造的参与者。
文旅共振: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
此次清明活动是“文化+旅游+教育”多元融合的一次成功探索,希望通过活化利用文化遗产资源,让游客尤其是年轻一代,在沉浸式体验中建立与历史的深层情感联结。未来,景区将持续打造节气文化IP,推动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创造性对接。”
春色踏韵,文脉流长。这场清明活动不仅是一场踏青之旅,更是一次跨越千年的文化寻根。当非遗技艺与童真巧思相遇,当历史遗迹与现代创意碰撞,南唐二陵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书写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