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春风里,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从霍尔果斯口岸鸣笛启程,划破戈壁的寂静,驶向万里之外的波兰马拉舍维奇。截至当日,新疆双口岸通行班列突破9万列大关,这条横贯欧亚的"钢铁驼队"再次用跃动的数字,向世界讲述着新时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故事。
作为贯通欧亚大陆的"黄金通道",中欧班列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刷新历史。2024年双口岸班列通行量达1.64万列,同比增长14%,连续5年保持年均万列以上的强劲增长。这不仅意味着每30分钟就有一列"钢铁驼队"穿越新疆口岸,更折射出中国与欧洲经贸往来的澎湃活力。从汽车配件到智能设备,从日用百货到精密仪器,每天超过3万吨货物在铁轨上奔流不息,构建起跨越山海的"移动供应链",成为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的"定海神针"。
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的当下,中欧班列的逆势增长更具深意。当海运受阻、空运受限时,这条陆路通道以98%的准点率彰显"中国担当"。新疆铁路部门创新"数字口岸"系统,实现通关时间压缩30%;开行跨境电商专列、冷链专列等特色班列,使波兰牛奶5天直达成都,义乌小商品12天现身马德里。这种"硬联通"与"软服务"的双重突破,让古丝路的驼铃声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确定性。
新疆双口岸的繁荣景象,恰是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生动缩影。从"一港两区"建设到口岸经济带崛起,昔日的西部边陲正蝶变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霍尔果斯口岸班列线路从3条增至75条,覆盖18国45城,这样的几何级增长背后,是基础设施"硬投入"与制度创新"软实力"的共振。当德国汽车零件与中亚农产品在新疆集结换装,当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无缝衔接,一幅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开放新图景跃然眼前。
站在9万列的新起点回望,中欧班列不仅创造了物流奇迹,更搭建起文明互鉴的桥梁。它用钢铁轨迹丈量着合作共赢的维度,用滚滚车轮传递着命运与共的温度。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步入第二个十年,这支新时代的"钢铁驼队"必将承载更多发展机遇,在欧亚大陆续写"大道致远,海纳百川"的壮丽篇章。当一列列班列穿越时光隧道,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货物的流动,更是一个东方大国以开放胸襟拥抱世界的时代答卷。(周航 张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