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被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再添新彩。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商务学院以“返家乡”社会实践为契机,联合多方力量推出“非遗焕新·青春同行”主题活动,通过校社企三维联动,探索传统剪纸技艺的现代表达,让千年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多维联动:校社共筑非遗传承新路径
学院构建“课程+实践+传播”育人体系,组织学生团队深入调研社区需求,开发“传统技艺+创意设计”融合课程。依托非遗社团——守护星非遗宣传协会优势,创新采用“理论讲解+手作体验+作品共创”模式,在南京多个社区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将剪纸技艺传承与美育教育、团队协作深度融合,累计服务超800人次。
童心传承:非遗剪纸浸润童心成长
在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尹西社区,志愿者们开设“天干地支小课堂”,讲解乙巳年文化内涵,指导孩子们剪制“龙腾福跃”窗花;新河社区冬令营里,“民俗灯笼”制作与“扭扭棒鞭炮”创作让传统文化触手可及;小市街道的新年知识课堂上,从祭祀祈福的剪纸起源讲到宋元节庆演变史,孩子们在红纸翻飞间剪出童趣盎然的生肖图案。“剪纸就像穿越时空的魔法,让我们读懂了祖辈的智慧。”参与活动的学生小张说。
跨界联动:剪纸艺术绽放多元场景
在T3出行总部年货大集,立体剪纸教学吸引众多企业员工参与,现代办公空间飘起“中国红”;宜悦城新春市集特设非遗摊位,志愿者现场教授剪纸技法,让往来顾客体验“指尖上的年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里,青年学子与银发族共剪“福寿康宁”,代际传承的温情在剪刀开合间流淌。这种“非遗进楼宇”“技艺入商圈”的实践,既打破“非遗=陈旧”的刻板印象,又通过卡通造型、多维呈现等创新手法,让传统技艺成为大众追捧的“新年俗”。
匠心永续:青春力量激活文化基因
“当孩子们举着剪纸作品奔向家长时,我们看到了文化传承的薪火。”数商青年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刘晓奇深有感触。活动中,青年志愿者不仅是技艺传授者,更是文化转译者——他们开发出融合传统文化的创新课程,协助学院同步推进非遗数字化保护、文创产品研发等项目,以青春智慧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此次实践是高校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的创新探索,更是青年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随着“课程进社区”“文创出校园”等举措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年正以专业之力守护文化根脉,让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焕发勃勃生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商务学院 刘晓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