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杂货铺”里的铁路暖心服务
2025-02-06 16:49:00  来源:咸宁新闻网  
1
听新闻

春运,是中国大地上最壮阔的迁徙图景,也是检验公共服务能力的“大考”。在广州南站,这座日均到发旅客超50万人次的“超级枢纽”,每年数千万旅客的匆匆脚步中,总有人因遗失物品而焦虑。然而,今年春运期间,一个名为“解忧杂货铺”的服务悄然走红——它用科技的温度与服务的巧思,让“失而复得”成为旅途中的一抹亮色,也让“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承诺变得更加具象。

科技赋能,让“忧心事”变“顺心事”。过去,在庞大的高铁站寻找遗失物品,无异于大海捞针。广州南站曾面临这样的困境:日均400多件失物堆积如山,人工翻找效率低,旅客排队时间长,甚至有人因流程繁琐而放弃寻找。而“解忧杂货铺”的诞生,正是对传统服务模式的一次智慧升级。

线上,12306平台与失物招领智能系统无缝对接,旅客只需动动手指登记信息,系统便自动生成工单、编号入库;线下,身份证自助领取机、声光标签货架、电子公示屏等设备“各司其职”,让失物从“杂乱堆放”变为“精准定位”。例如,旅客张宁波通过刷脸3秒取回身份证,戴宁凭编码3分钟拿回手提包,这些细节折射出科技对服务流程的重构。正如网友所言:“以前找失物像‘开盲盒’,现在像‘取快递’。”从“人找物”到“物等人”,技术的嵌入不仅提升了效率,更让旅客感受到“被尊重”的体验。

细节暖心,让“标准化”显“人情味”。“解忧杂货铺”的智慧之处,不仅在于“快”,更在于“暖”。它敏锐捕捉到旅客的深层需求:身份证丢失最怕隐私泄露,系统便用刷脸认证替代人工核验;异地旅客不便折返,快递服务让失物“送货上门”;甚至一个声光标签的蜂鸣提醒,也避免了工作人员翻找时的忙乱。这些细节,让冰冷的科技有了温度,也让服务从“标准化流程”升华为“人性化关怀”。

更值得称道的是,服务设计中处处体现“用户思维”。例如,传统的失物招领需经6道程序,如今简化为“一键操作”;过去旅客需反复询问进度,现在系统自动推送短信提示。这种“少跑腿、少等待、少操心”的设计,正是公共服务从“管理本位”转向“用户本位”的生动写照。一位旅客的感慨令人动容:“本以为丢了东西只能自认倒霉,没想到车站比我还着急。”

服务升级,照见铁路发展的“大情怀”。“解忧杂货铺”看似解决的是“小问题”,却照见中国铁路服务升级的“大格局”。作为年客流量超1.7亿人次的枢纽,广州南站的探索具有标杆意义:它证明,在超大规模客流压力下,公共服务依然可以通过创新实现精细化、人性化。这背后,是铁路部门对“人民至上”理念的坚守——无论是“静音车厢”的悄然推广,还是“高铁外卖”的普惠便捷,抑或是“候补购票”的技术攻坚,每一次服务迭代都在回应民众对美好出行的期待。

春运是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既映照出归心似箭的乡愁,也检验着公共服务的成色。广州南站的“解忧杂货铺”,如同旅途中的一座温情驿站,用智慧与诚意化解焦虑,让“流动中国”的每一程都更从容、更温暖。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便民服务,未必需要惊天动地的创举,而是将心比心,把每一个“小确忧”变成“小确幸”。而这,正是中国铁路在新时代写给旅客的最暖情书。(周凯 彭文斌)

标签:
责编:宁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