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作为教育改革前沿阵地,以新课程新教材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寻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在近日举办的“深化学科实践,变革学习方式”活动中,常州全面展示了课堂教学改革、学校课程建设、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等方面的显著成果,并强调“双新”改革旨在将教学重心由“教”转向“学”,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
常州市教育局完利梅局长在致辞中强调,常州实验区始终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推动“课程改革实验区”向“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深化发展。常州课程教材研究所江嵩副所长则对教育发展新趋势及新课标、新教材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指导,并对常州实验区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在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式转型及学业质量标准探索等方面均领先全国。
常州教科院院长韩志祥详细汇报了“常有优课”深化行动,从“依标共研、好课多磨”到“强化学科实践、变革教学方式”,再到“深化学科实践、变革学习方式”,全面回顾了改革历程。他提到,常州在课堂教学创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及课程资源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新范例。
活动期间,常州实验区课改领衔校进行了成果汇报,并展示了基于学科实践的学生研究项目,如“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快速质壁分离机理研究”和“智能减速带技术应用”等,这些项目彰显了学生在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提升,验证了“双新”改革的成效。
与会专家对常州改革经验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深化改革的建议,强调需在教学评价体系上进一步创新,加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戚宝华表示,“常有优课”是推进“双新”改革的关键举措,未来将通过政策引导、师资培训和区域联动等方式,推动改革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展。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常州实验区“双新”改革成果的展示,更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贡献了常州智慧与经验。(徐惠杰 张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