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因其高风险、高发案、高损失特点,打击难、防范难、治理难属性,成为社会治安新的“晴雨表”和平安建设的新课题。秦淮区政协委员顾锋是紫金农商行秦淮中心支行公司行长。他认为,面对日益专业的反诈新形势,应当加强警银联动共治,健全警银联查联控机制,强化营业网点源头防控,构建“智能化”风控体系,织密金融风险防控网,探索出一条紧贴实际、符合实战的电信网络犯罪治理新模式。
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是金融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作为“金融守门员”,银行在防范网络诈骗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22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实施以来,如何加强警银联动共治,探索一条紧贴实际、符合实战、体现实效的电信网络犯罪打击治理新模式,是当前亟待破解的课题。
“去年2月,我行员工在办理柜面业务时,及时协助民警将两名电信诈骗嫌疑人抓获归案,成功拦截涉案金额50万元,被授予‘南京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称号,展现了警银联动的一定成效。”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主流犯罪形式,作案手段更加多元,侵害范围更加广泛,涉稳风险更加突出,呈现出以下三点特点:一是案件总量高位运行,大要案件时有发生;二是涉诈银行卡问题较为突出,对公账户涉案明显增多;三是涉诈重点群体劝防力度较弱,教育劝返率偏低。
面对日益集团化、专业化的反诈新形势,建立警银联查联控机制,强化营业网点源头防控,推动反诈工作走深走实,以实际行动织密金融风险防控网至关重要。
对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强化信息共享,筑牢金融安全“防火墙”。要充分发挥“警银党建联盟”作用,建立“警银联络官”机制,常态化召开警银恳谈会、座谈会等,重点围绕银行营业网点在当前反诈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解决现实问题。依托“警银联络官”,对各银行网点柜面开展一对一精准指导,在联系网点悬挂标有联银民警姓名、照片、职务和手机号的“联银服务牌”,实行“一月一访”工作机制,了解柜面在开展反诈劝阻等方面的工作需求。通过信息共享,让警方和银行建立起高效、安全的信息交流渠道,确保犯罪线索及时传达,以便共同迅速反应和采取行动。
二是突出打防并举,推动警银联动“数字化”。在当前的反诈劝阻工作中,银行工作人员受身份限制,容易造成劝阻力度不强、教育劝返率低的情况。在等待民警到达现场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客户因业务无法办理而造成的不理解情绪。对此,应建立警银“一键互联”的实时视频劝阻机制,在工作人员发现异常转账行为时,及时接入联银警官视频,开展实时劝阻,力争源头治理,强化警银协同。此外,应充分发挥银行网点防线作用,第一时间将可疑开户人员信息推送至反诈中心,反诈中心第一时间核查开户人员性质,对于异常开户人员,进行深入审查,加强源头管控,切实降低涉案银行卡的开卡数。
三是聚焦多措并举,构建风控体系“智能化”。警银联动应探索构建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立体化智能反诈风控体系,精准识别和管控电信诈骗交易行为,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事前依托全生命周期的账户风险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对高风险账户进行动态管控。事中积极落实监管部门“断卡行动”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网点柜面“第一道防线”作用,建立警银协作联动机制,快速排查、快速处置网点异常开销户线索,筑牢行业风险防控壁垒。事后开展异常账户排查和处置,警银联动推送可疑涉案线索,并通过常态化反诈宣教和客户安全教育提高客户反诈意识,变“被动响应”为“主动预警”,携手护好人民群众“钱袋子”,努力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为社会安全稳定贡献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