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带动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根据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建设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经遴选推荐、材料审核、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南京桂花鸭非遗工坊、雨花茶制作技艺非遗工坊、脚踏糕非遗工坊等60个项目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非遗工坊。
首批入选的60个省级非遗工坊中,有28个以饮食类非遗代表性项目为依托,另外还有13个来自传统美术项目、19个来自传统技艺项目。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个、省级31个、市级以下8个,营造传承人群体广泛参与的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全省各地设立市级以及县(市、区)级非遗工坊共563个,带动就业人数12万人,2023年实现销售额425亿元。下一步,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乡村振兴局对首批入选的省级非遗工坊建设情况和工作成效进行检查评估,对建设成绩突出的非遗工坊予以通报表扬,对存在问题不足的非遗工坊督促整改。
省文化和旅游厅还将支持传统工艺企业、非遗工坊、品牌服务商、设计公司、高校之间共建传统工艺工作站,通过举办研究培训、开展设计创新和展览销售,帮助非遗企业和从业者发展具有当地特色传统工艺产品和品牌,带动当地就业增收,实现共同富裕。
部分入选的非遗工坊
南京桂花鸭非遗工坊
具有规范的生产和加工场地及技能培训和展示场所,积极培育乡土人才“三带”名人。大力发展连锁加盟经营,为大量进城务工、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稳定就业机会。
脚踏糕非遗工坊
投资建立了现代化食品公司,顺利通过了SC认证。在产业升级的同时,充分利用“脚踏糕制作技艺+研学”“脚踏糕制作技艺+文创”等方式助推产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形成集脚踏糕展示、体验、销售、文化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新阵地。
徐州艺香香包非遗工坊
助力建设“民俗香包特色村”,以乡村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以2000余平方米马庄香包文化大院为主阵地,设有香包制作区、产品展销区、香包培训区、电子商务区、香包体验区等多个区域。
金坛刻纸非遗工坊
工坊设有刻纸体验区,体验者可初步了解刻纸的制作过程、用途,萌发学习的兴趣,让体验成果变成自己的个性化作品。积极开发非遗文创产品,不仅让群众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还可以帮助从业者提高经济收入。
东山茶厂洞庭山碧螺春非遗工坊
工坊以“弘扬中国茶文化,创导健康茶生活”为发展使命,以“用心做好一杯茶”的匠心精神传承碧螺春茶制作技艺,并围绕“人才、文化、生态、产业”等内容在产业发展中助力乡村振兴。
江苏凯利绣品非遗工坊
成立沈绣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专注刺绣艺术的“传承”“创新”“服务”三大主题,每年免费培训300多人。创“巧手绣红心”党建品牌,设计创作反映人民美好追求的文创产品。帮助200多人家门口就业增收,成立春蕾班,资助贫困学生30多名。
恒达珠宝雕刻非遗工坊
开创集非遗传承、创意设计、文创研发、品牌创立、人才培训、产品展示于一体的全新生产模式,成功打造省内著名商标“尚纯”,并多次入选“十大水晶品牌”。
浦楼古法白汤酱油非遗工坊
现有员工78人,厂房面积2.1万平方米,古法酱油天然大晒场占地5000多平方米,酱醋年产能1万吨以上,获得“中华老字号”殊荣,浦楼古法白汤酱油于2016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东台市嘉丽发绣非遗工坊
工坊现有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2人、高级工艺美术师3人,省、市、县级非遗传承人5人。创办四十多年来,解决了400多人就业问题,被省人社厅命名为“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被中国轻工联合会认定为“工艺美术大师传承人创新基地”。
琴筝乐器非遗工坊
创建于1995年,是集民族乐器生产制作、研发创新、销售服务、技艺传承、琴筝文化输出、文旅融合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企业,位列中国乐器行业50强、江苏民营文化企业30强。
手推绣非遗工坊
近年来,工坊积极探索“非遗+旅游+工业”新业态模式,通过非遗项目助推文旅产业发展,用刺绣文化点亮工业旅游,每年吸引工业旅游5万多人次,带动300余人从事相关产业。
兴化竹泓木船非遗工坊
工坊以“技艺展厅”为传承室,以工厂为传承基地,着力培养“竹泓木船制作技艺”乡土人才。“木船制造技艺展厅”年接待学习人次达3200人,培训竹泓木船制作员工1520人,带动了竹泓木船特色产业发展。
泗洪县柳山非遗工坊
拥有甑牛坊、红土咸蛋坊、绿豆饼坊、鲜米坊、空心挂面坊、山泉酿酒坊、酱菜坊、石刻坊、手工编织坊等多家特色工坊,销售推广当地非遗产品和手工艺品,每年营业额400万元左右。
记者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