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六合区政府主办的航空航天产学研创新融合发展大会暨南航国际创新港推进会在南京举行。
现场,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央企校地联合实验室、产业化项目落地南航国际创新港,为江苏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再添“有力翅膀”。其中包括力学及智能制造两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台、江苏省先进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江苏省应用力学中心等4家重大创新平台,南航与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合作的航天装备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511研究所合作的航天装备复合材料构件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筹)、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合作的空间增材制造联合实验室等4家央企校地联合实验室,以及民用飞机虚拟维修技术及其产业化项目等6项产业化项目。
目前,全省有航空航天企业400余家。2022年,全省航空航天产业规模约1100亿元,已形成从材料、关键部件到系统,再到整机以及精密制造等各环节的完整产业体系,并在南京、无锡、苏州、镇江、泰州等地形成了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优势产品加速进入国际巨头和国产大飞机供应链体系。
如何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说,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技术突破的先行者,企业根据重大需求“出题”,高校与企业深度“协同答题”,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联合创新。
单忠德介绍,创新港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创新优势、平台优势,深入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广泛集聚航空航天领域各方优质资源,奋力构建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新机制新生态,实现航空航天产业高质量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记者 杨频萍 程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