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新沂市高流镇老范村:善治拔“穷根”,“桃醉”南北客
2022-08-12 15:3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采摘、分拣、包装、转运……走进新沂市高流镇老范村万亩桃园,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桃香,果农们正踩着节点让各品类水蜜桃新鲜上市。

“穷山恶水一大怪,石头多得满村寨。”十年前,老范村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穷根难拔”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多年来,经过一系列乡村善治举措,老范村“跃迁”为村强民富人和的“特色村”“富裕村”“生态村”和“文明村”,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可借鉴典范”。

“新农人”:

好桃树是“管出来的”

回乡之前,范卫中从没想过,有一天他会再次拿起农具,向土地寻求打开致富大门的钥匙,更没想过自己会成为“种桃专家”。

“那时候,除了打工还是打工。”和村里很多人一样,范卫中高中毕业后,辗转到了浙江温州,在一家服装厂过着“两点一线”的打工生活。离乡,是为了挣钱;回乡,是因为结婚和“看到希望”。

“我们这里的土壤属于沙砾土,当年村里干部出去考察,发现这样的土质不太适宜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反倒适合种桃树,就张罗村民忙活起来,但旁观的多、参与的少。”范卫中说自己不是第一个“吃桃子的人”,但早早看出种桃这事儿有希望,“有人种成卖出价了嘛。”

俗话说,“桃三李四杏五年”。最艰难的头三年,范卫中每天都在往里投入,却没有产出;第一次挂果,他激动得睡不着觉;现在则已不愁销路,每年纯收入50万元。范卫中几乎每天呆在自己那85亩桃园里,他把种植经验总结为勤于管理,“那些种不好桃的人家,大多是因为管理得不好。”

“树与树之间,行宽2米、列长5米,单棵树呈现出‘心型’,每个枝条顶端挂3个果、中间2个、底部1个,保证每棵树上结出的果子在100个以内,这样精心管理出来的桃子,质量是最好的。”范卫中说,每年3月追肥,4月授粉、套袋,6月采摘,8月收尾粗剪枝条,11月叶子掉完再精修枝桠,除了这一套流程,还要定期除草、打药,“全年都是管理期,容不得半点马虎。”

村干部:

从细节入手探索乡村善治

到村任职之前,孙高扬在高流镇上管理着一家包装企业。

村企联建,是这两年在新沂兴起的,背景是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从这半年的情况看,互补作用还是很明显的——村干部进企业有很强的执行力,企业家则给村里带来更符合市场规律的产业运营思路。”今年初,孙高扬来到老范村任党总支书记,他走家串户,从村庄发展实际需求入手,不断探索乡村善治的细节做法。

在老范村,土地流转之后,水蜜桃种植渐渐成为全村支柱性产业,先后有100多户村民家庭成为“种桃专业户”,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任意生长”之后,不少问题随之暴露,孙高扬将其总结为“亟待提升的‘两品两化’”:新品牌培育还不够,目前水蜜桃市场上“北新沂”的知名度远远不及“南阳山”;桃果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规模化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化缺乏技术、资金投入。“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最近我们正在酝酿做桃产品、桃木工艺品加工,延长产业链、价值链。”

乡村善治,涵盖公共空间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将村民确权地之外的闲置土地重新收归集体,再发包出去,不仅能给村集体带来稳定营收,还能避免资源浪费。村集体‘钱袋子’鼓起来了,最终还是要回馈村民,在保留村庄原始肌理的同时,我们通过先地下后地上、先绿化后亮化的推进办法,形成水、田、桃、林、村为一体的空间布局。”

“农村有句俗语,‘手里无米,唤鸡不理’。”记者采访中,孙高扬道出他对于像老范村一样没有特殊资源优势的乡村如何振兴的看法。“必须先解决‘村集体没钱’的困境。通过梳理自身资源,想尽办法找来资金发展产业,最终形成资产,带领全村致富。”

“原住民”:

对管好“新家”有更多期待

山北组搬迁之前,52岁徐彬的家,可以说是村里最偏远的那一户。

交通闭塞、农房空置率高、住户老龄化……近几年,山北组村民希望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越来越高。基于此,高流镇启动“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在保证建设用地以及农耕田平衡状态下,优化规划配置,彻底改变村民旧居脏乱差面貌。

看着住了很久的房子被一点点拆除,徐彬没有感到不舍,倒是对新家有了更多期待。“以前住的地方路不通,环境也不好,搬迁征求意见表上,左邻右舍没有不签字同意的。”

“新房子买在镇上的桃花园小区,上下两层带小院,够宽敞。考虑这个小区的最主要原因是离中学近、方便小孩上学。”徐彬坦言,其实他更喜欢住在村里,也想过搬到全村重点改造提升的范南组,但最终还是“忍痛割爱”了,“补偿款实际到手26.9万元,而新房毛坯35.2万元,还要装修,我就向银行贷款10万元。”

等待物业交付的这些天,徐彬暂住在桃园临时搭建的屋子里。“选择种水蜜桃,也是看到附近的人都种出效益来了。”徐彬算了一笔账,承包地加上自己家的地有32亩左右,20亩种桃,12亩种小麦、玉米。今年桃子第一次挂果,从行情看,比单纯种粮效益要高不少,预估明年纯收入能达到8万元。“过去在山北,小家的发展管得不是太好,这回有了新家、新路子,那可得管好了!”

标签:
责编:唐可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