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绿为笔,江阴银行奋力谱写绿色金融新答卷
2024-05-24 10:21:00  作者:万晨  
1
听新闻

编者按:近年来,江苏积极探索多元化绿色低碳转型道路,产业绿色水平已位居全国前列。随着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相互融合,围绕“降碳、减污、扩绿”,绿色金融有巨大的增量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土壤。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推出《点“绿”成金,聚焦绿色金融“江苏探索”》特别策划,探访我省金融机构逐“绿”而行,稳健发展绿色金融的鲜活实践。

当前,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共识。江阴银行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号召,不断深耕绿色金融,以实际行动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奋力谱写绿色金融新答卷。

厚植绿色基因,建立绿色发展体制机制

紧扣江阴“勇当全国全省双碳先行区”的战略目标,江阴银行将“绿色金融”写入全行发展战略,从组织架构、激励约束机制、专业能力建设等多维度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持续增强绿色金融的潜力和后劲。

该行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制定《绿色信贷管理办法》,在绿色金融业务定价方面设置政策优惠,使信贷资源进一步向绿色产业倾斜。同时该行将绿色金融指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绿色信贷余额、增速、占比方面考核分值,完善相应的容错纠错机制,调动客户经理“敢贷、能贷、愿贷”积极性,引导市场团队积极拓展、主动服务于双碳领域。截至2023年12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30.36亿元,较年初增长56.28%,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并实现了绿色信贷三年平均增幅350%的显著成效。

在绿色金融战略指引下,江阴银行持续完善绿色金融的制度建设和治理架构。与此同时,该行积极拥抱科技转型浪潮,加快自身绿色治理和低碳运营,不断完善移动办公、无纸化办公,切实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通过精细化管理建设绿色低碳银行。

立足资源禀赋,助力地方绿色产业发展

江阴银行深谙绿色发展的意义所在,深刻认识到绿色产业是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逐渐成为绿色金融之路上的“先锋”力量。

该行立足江阴资源禀赋,积极对接“市级科技园、镇级产业园、村级特色园”等核心园区,为工业园区改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提供金融服务,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低碳转型等领域,有力推动江阴经济绿色转型。

某新能源公司是江阴的一家新能源领军企业,一直致力于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该公司计划建设一个75M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由于项目规模庞大,资金需求量大,该公司一度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江阴银行迅速行动,组织专业团队对该项目进行深入调研和评估。经过仔细分析,该行认为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于是果断为该项目提供近2亿元的授信支持。如今,该项目正在顺利推进中,为当地经济低碳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力量。

江阴银行的绿色金融之路不止于此。通过服务全市重大重点项目,该行不断切入江阴市绿色发展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江阴企业共建共享绿色生态。仅2023年,该行就新增支持了江阴市工业产业提质增效三集中项目、“引江济太”江阴段环境治理与科创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滨湖区显山透绿项目等7个重点绿色项目,参与银团授信34.835亿元。

创新服务模式,增强绿色普惠金融动能

创新楼顶光伏电站质押方式,推出“绿能贷”产品,为江阴中小微企业开展节能节水、生态保护修复、污染防治、绿色生产等提供资金支持;围绕乡村振兴生态宜居要求,推出“美丽乡村贷”“村村贷”,为绿色农业主体提供专属融资服务,逐步构建以排污权、用能权、碳权、绿色项目特许经营权、绿色项目收益权等作为融资担保手段的多元化产品体系......一系列举措之下,江阴银行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工作与绿色普惠金融紧密结合,积极推动与政府的共建互通,在绿色金融政策、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优化等方面努力获取政府的支持,绿色金融之路越走越宽。

此外,该行选派骨干员工到政府部门、企业进行挂职,挂职干部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传播绿色金融理念,推广绿色普惠金融产品,针对企业和村集体的需求提供金融咨询和定制化金融服务,推动绿色金融的普及和应用;同时优化内部资源配置,该行分别于2022年发行1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2023年再次发行10亿元“三农”专项金融债券,两类债券的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光伏电池制造项目、天然气调峰储配项目、环保装备制造项目和污水处理项目以及乡村振兴、生态宜居项目的建设运营,对江阴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绿色金融成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支撑,必须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我行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深耕细作,不断引领和推动绿色金融事业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不断为美丽江苏注入新的能量,奋力书写绿色繁荣与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江阴银行负责人表示。

通讯员吴嫣

新华报业·新江苏传媒记者万晨

标签:
责编:万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