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江苏谱写基层善治新篇章
2023-11-13 13:5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60年前,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六十载栉风沐雨,“枫桥经验”穿越时空焕发新活力。11月6日,我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苏州市吴江区委政法委、淮安市淮阴区司法局以及泰州市泰兴市河失镇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

江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各地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社会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强化政治引领,为基层治理指路

党建引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政治灵魂,反映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质特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第一位的,就是要不断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把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这是全省上下的坚定共识和自觉行动。”省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探索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城市版”。而在13年前,孙金娣调任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第二天,街道200多名群众因为小区车库纠纷聚集在区政府大门口。这些群众所在的香樟园小区,就在仙林街道办事处对面。虽说仅一路之隔,他们却从未找街道反映过这个问题,街道干部对此也不知情。在孙金娣看来,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我们的工作越扎实,党的根基就越牢固。”从信访不断、矛盾频发到连续10余年做到矛盾纠纷“不上行、不外溢”,仙林街道在各项工作中紧紧抓住党建引领“牛鼻子”。

仙林街道将辖区划分为三级网格,并同步设置党组织。大到容纳万余人的高校和小区、小到个体经营夫妻店,都被纳入网格中,党组织触角也延伸到每个角落,稳稳托住基层治理的“底盘”。就在不久前,仙林街道网格员通过排查发现,辖区商业街区租赁纠纷突出。通过定包案领导、定工作专班、定接待场所,查对各方诉求、查明实际责任、查清利益链条,咬定开发商责任、咬定商管和物业责任、咬定商户自身责任的“三定三查三责”机制,将租赁双方间纠纷实打实化解。

近年来,我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江苏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党政主导、协调各方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提出明确要求。

与此同时,各地大力推行“党建+基层治理”,探索行动支部、区域性支部等功能型党组织覆盖方式,确保党组织有形有效覆盖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并健全政法委员统筹基层社会治理、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机制,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注入动能。

自治法治德治相融,筑善治之基

因新建围墙,泰兴市河失镇沈丁村居民叶青与邻居张元丘原本尘封多年的界址纠纷再次爆发,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河失镇“共同理、大家评”综合解纷工作法就此第一时间运转起来——村专职调解员多次走访周边群众,进一步详细了解情况及双方诉求,全面理清事发原因、经过并上报;镇司法所、派出所、国土等部门工作人员实地勘察、测量,对矛盾双方原先界址进行认定;镇级层面组织专业人员组成评估团,客观公正地作出评判。同时,组织沈丁村群众威望高、处事公平公正的老干部,以及群众代表、涉事双方的亲朋好友召开听评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纠纷调解情况进行评议。最终,叶青与张元丘两家人心中的疙瘩被解开,双方握手言和。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源于基层实践,是“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江苏构建新时代基层社会善治新体系的“密码”。近年来,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的“三治”融合体系打造在江苏取得显著成效,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向上向善蔚然成风。

各设区市也依托发展现状、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从宿迁的村(居)民“三治”积分制激励管理办法,到扬州的“家门口”调解室、法律咨询室,江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手段不断丰富。

在淮安市淮阴区,老兵调解工作室每到周末便热闹非凡,全区退役军人们有时间都喜欢到这里坐一坐、聊聊天。作为革命老区、兵源大区,淮阴区面对涉退役军人矛盾纠纷,热心进行调处。工作室负责人、调解员刘云龙介绍,2018年以来组建5个老兵调解工作室,覆盖全区13个镇街、259个村居。以“战友情结”化解“矛盾心结”,老兵调解员们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等融入人民调解过程,既“坐堂问诊”又“出门巡诊”,提供个性化、定制式服务。

完善治理平台,提升治理效能

进一扇大门、可以办理22项事项,吴江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几乎涵盖矛盾纠纷处理可能需要的所有功能。

走进该中心大厅,仿佛来到一家井然有序的医院:一楼设前台“分诊”、自助取号机“挂号”、26个窗口“把脉问诊”,还有“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校园纠纷调解委员会”等各行业“专家门诊”,二、三楼则分别满足立案速裁、行政复议等需要,让群众揣着问题来、带着满意走。吴江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区矛调中心主任沈正华介绍,矛调中心进驻了综合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12个工作平台,由司法、信访等12家单位常驻办公,教育、民政等16家单位轮驻接待。

吴江区矛调中心高效有序运转,是江苏不断完善基层治理平台的一个剪影。当前,我省覆盖市县乡三级的社会治理平台已全面建成,全省10.4万个网格、41.7万个“微网格”以及41.5万名“微网格”联络员,在“网格吹哨、社区把关、街道派单、部门接单”机制下,由基层治理平台紧紧串联在一起,形成排查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的闭环处置模式。

创新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江苏一直奋力向前。今年7月底8月初,为深化源头治理、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刘建洋与省政法单位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一道,牵头召开苏南、苏中、苏北3个现场会,总结推广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经验,探寻更好发挥基层治理平台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的作用。3个多月过去,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协同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已在基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线下提供一窗受理、全链条便民服务,线上着力于向科技要效率,各地依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完善相关APP、微信小程序,进一步整合优化政务服务。例如,南通市将各类政务服务热线整合到“12345”,推动实现“一个号码管受理”;淮安、宿迁等地在政务服务APP上研发“随手拍”模块,鼓励引导群众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上报身边各类矛盾隐患、民生诉求。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新时代“枫桥经验”亮丽篇章,不断在江苏续写。

标签:
责编:唐可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