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购物节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在商家密集推出各种优惠措施吸引买家的同时,各家快递企业也憋足了马力,准备在这场商业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某媒体11月2日报道《“双11”有人付款后7分钟收到货了!这速度跑赢外卖,刷新历年大促纪录》,为读者“撕开了隐匿的一角”,让大家见识到了快递企业在“双11”中的“拼搏精神”:10月31日20:00,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的吕先生在电商平台付完尾款短短几秒钟后,德邦快递小哥立即将货物装车并开始送货,20:07就把快递亲手交付到了吕先生手上。从付尾款到收货,中间仅用了7分钟的时间!而家住天津空港经济区的张女士在网上完成付款后,仅过了不到10分钟就收到了货。近几日有这样体验的消费者还有很多。以致于不少网友惊呼:“这网购速度,比点外卖还快!”
“双11”起源于2009年,到2010年快递件统计数量为1000万件。而到2022年“双11”期间,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递包裹42.72亿件,是2010年的420多倍。
现在,每天新增的包裹超过3亿件。令人感叹的是,这样天量的快件数量,不仅没有影响到物流配送速度,这些年来,我国快递业的配送速度反而不断“提速”。
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和时限准时率测试结果》,2023年第一季度快递服务全程时限为60.48小时,同比缩短4.09小时。72小时准时率为75.39%,同比提升6.02个百分点。而到二季度,快递服务全程时限提高到53.99小时,同比缩短8.98小时。72小时准时率为84.22%,同比提升10.65个百分点。
不断提速的物流配送速度,主要得益于物流业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彰显了产业链的科技含量。
比如针对今年电商平台推出的预售模式,很多物流企业在快递网点特别设置了预售包裹的存放区。只要等尾款一付,这些预售包裹就会连夜配送,最快几分钟就能送到周边几个小区的消费者手里,大部分包裹都会在半日内送达。预售模式下,快递网点变成了物流过程中小型的“前置仓”,依靠仓配数字化协同,快递包裹可以实现规模化的半日达。
像申通去年初投产的申通快递江阴智慧物流园,是申通在江苏省内最大的中转枢纽,整个快递自动化分拣生产线长达15公里,分拣效率比传统分拣提升25%以上,大件快递分拣2至3分钟完成、小件分拣5至10分钟完成。
还有像京东“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通过在商品的立体化存储、拣选、包装、输送、分拣等环节大规模应用自动化设备、机器人、智能管理系统,来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今年“618”购物节期间,以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为代表的全国上千个仓库将彻夜生产,依靠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供应链设备与技术,从容应对迅猛增长的订单。
不断提速的配送速度,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更多效益,也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物流业的不断提速背后离不开千千万万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的辛勤付出。
曾有过统计,目前中国电商物流业从业者人数超过千万,他们平均每天工作8-12小时,在双11这样的高峰期甚至达到了每天16小时,相当辛苦。由于高强的劳动,从业人员不同程度的存在身体劳累,有一项统计显示,45.4%的人颈椎、43.48%的人腰部、36.3%的人肠胃不适,还有23.22%的人反映肩部有问题。另外,近年来,外卖骑手的交通事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相关统计:外卖骑手的交通事故率很高,有60%以上的骑手发生过交通事故!而因交通事故死亡的骑手也时有发生。
所以无论是快递也好,还是外卖也罢,作为效率为王、成本制胜的综合性行业,更快的配送速度对于物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但同时也要科学把握好“快”,那种有违科学的快、盲目攀比的快,并不是消费者所奢求,更不应该是快递企业的追求。
对于物流从业人员,我们也要适时按下“减速键”,不能让他们倒在“更快”的路上。对于他们,各方要多一些人文关怀,大众多一些包容,少按一些“催单”键、让他们少一些慌乱,多方形成合力,才能彻底扭转外卖骑手屡屡上演“生死时速”的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