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一家民宿发生怪事。民宿老板反映,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原来680元/晚的客房价格被旅行平台上调至国庆期间2780元/晚,涨价约4倍。随后,店方和平台都对改价格一事表示没有操作权,陷入“罗生门”的怪事,也让大伙儿再次对酒店价格“逢假必涨”的现象展开讨论。
节点性假期,往往是文旅消费的高峰,抢车票、订住宿、逛景点也成了不少游客出行的必备流程。然而,跟车票和门票等相对固定的价位比起来,住宿费用的波动范围极大,同一类型甚至同一间房,假期前后的价格可以相差数倍。例如海南三亚某景区酒店,平常809元的房价到了国庆暴涨成2283元;云南西双版纳的山景大床房,价格也从713元跃升2120元。除了景区住宿价格“冲上云霄”,城市里经济型快捷酒店的房价也普遍从两三百元涨到500元左右甚至更高。
仔细算来,住宿费很可能成了假期行程中的最大开销。在咬牙支付费用或者眼花缭乱地比对价格时,我们也忍不住疑惑:房还是那个房,怎么一到假期价格就上涨得离谱?
其实,大部分消费者明白也接受市场经济下价格的适当调控。尤其国庆假期持续时间长,旅游人数多、消费需求旺,有些酒店、民宿还会出现供不应求,再加上人力成本支出,提高住宿价格来平衡开支或增加收益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明码标价不等于“合理”设价,接受市场价格调控也不等于纵容超出尺度和底线的乱涨价。
现在,大多数酒店、民宿都联网,在节点性假期的特定时段,部分商家或平台会设置“节日价”或是“远期保护价”,提前给房间上“高价锁”。常规的人工调价存在时间差,如果消费者提前谋划和预定房间,就可以获得相关优惠。但“节日价”和“远期保护价”一旦设定,即便消费者提前预定,也只能按页面价格付款。并且,“节日价”和“远期保护价”没有统一标准,最后房费的随机性较大,价格的合理性也值得商榷。
此外,在普遍默认酒店、民宿“逢假必涨”的情况下,部分商家还会抱团涨价,扰乱市场价格;又或是一个城市突然变为网红打卡点,商家为了抓住流量红利,临时抬高住宿价格。这些超过底线和尺度的涨价行为,既损害消费者权益,也不利于当地文旅产业的长期发展。
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消费者想要的是放松和开心,商家希望的是黄金时段付出劳动的回报。二者并非不可调和。爆火许久的淄博,就曾在迎来第一波“滔天富贵”时,由政府相关部门下发通知,调控酒店民宿的涨价范围,提前高价订房的消费者还接到退款。看似“吃亏”的做法,不光给淄博又拉一波好感,还让更多人对其产生期待,城市形象得到很大提升。
当然,淄博做法并非适合所有地方,除了政府调控外,我们想看到的其实是更合理的价格调控方法。网络平台不妨设定相关标准,让住宿价格的涨幅有理可循;酒店行业也不妨主动担当,一起呵护行业口碑;市场监督部门也可建立更多的价格监测机制,减少酒店价格异常波动现象,也让游客在另一座城市里留下更多美好回忆。